我國物聯網的發展正如火如荼,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早在去年,我國物聯網的產業規模就已經達到7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29.3%,而到2020 年,預計我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萬億待采金礦不但使得國內外科技巨頭們競折腰,紛紛展開商業布局,眾多研究機構亦是磨刀霍霍,這不,國內某研究機構新近發布了中國物聯網行業細分市場需求與投資分析報告,下面不妨由這份報告來看看我國傳感器市場的一些真實現狀。
數據里的行業現狀
整體而言,我國物聯網產業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核心組成之一,早在2014年的傳感器制造業銷售收入就達到了572.92億元,同比增長2.24%;2015年,我國傳感器制造業銷售收入約為623.22億元,同比增長8.78%左右(見圖1)。
圖1
在盈利能力上,我國傳感器制造業整體的利潤率并不高,約為10.58%左右,總資產報酬率為5.31%,資本保值率則為107.85%。整體而言,我國傳感器制造業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強(見圖2)。
圖2
事實上,目前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也使得想要大幅提升行業的盈利能力變得較為艱難,盡管我國傳感器制造行業在逐步走向成熟,但行業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欠缺核心技術,扎堆在中低端領域競爭,大打價格戰,已成為行業之痛。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我國傳感器制造業對進口的依賴非常嚴重,傳感器進口占比達到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更高達90%,這使得傳感器的國產化需求變得極為迫切(見圖3)。
圖3
危機四伏,行業該如何突圍?
毫無疑問,我國傳感器制造業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很顯然不會是一馬平川。現階段我國傳感器行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拉升整個傳感器行業的競爭梯次,目前的競爭都徘徊在低端產品上,競爭異常激烈的同時還大打價格戰,內耗嚴重,使得原本就薄弱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而盈利的大頭往往又都聚集在高端產品上,這就使得競爭來競爭去的結果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大部分利潤都被外商拿走了。
此外對進口的高度依賴也使得國產傳感器制造商在外商面前失去話語權,此種現狀正是欠缺核心技術所導致的惡果,這也使得傳感器國產化之路顯得極為迫切。事實上,國產傳感器陷入激烈的低端競爭不能自拔與欠缺核心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正是核心技術的欠缺使得國產傳感器制造商們只能著力低端領域,眼睜睜地看重高端領域的豐厚利潤被外商竊取。
那么我國傳感器產業到底該如何突圍內呢?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什么行業,自身的基本功最為緊要,廠商自身需要加強人才的引進與研發投入,國家則需要加強對基礎教育資源的投入;其次是努力尋求合作與共贏,通過與國際一流企業的技術合作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最后,通過并購來加強自身的技術水平與人才隊伍建設亦不失為一良策。伴隨國家一系列相關產業扶持政策的出臺,相信我國傳感器制造業產品與技術的全面爆發已為時不遠!
最后,為助我國傳感器制造業發展一臂之力,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將于2017年3月29-31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B1號館舉辦2017蘇州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同期將舉辦2017(第十一屆)RFID世界大會暨2016年度“物聯之星”品牌企業頒獎典禮、2017(第三屆)蘇州國際金融之移動支付論壇和2017蘇州國際無線傳感與實時定位高峰論壇等三大主題活動,屆時熱烈歡迎傳感器領域及各界產業人士蒞臨,共同見證我國傳感器行業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