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產業快速興起,RFI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物流、交通、國防軍事等多個領域,產業發展漸入佳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1943年至2015年初,全球累計售出約340億枚帶數字編碼的RFID標簽。
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類型的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原理是利用無線電磁信號傳輸特性和空間耦合(包括電磁或電感耦合)原理,來完成對目標物體的自動識別過程。
由于技術和市場較為成熟,RFID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并在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下,應用價值得到更充分體現。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RFID應用的市場價值將達到43億美元。
不過,還想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克服來自技術、市場、人才、政策、標準五個方面的問題。
在技術方面,RFID在某些特殊領域仍束手無策,如金屬(反射)、液體(衰減)等,技術屏障明顯。另外,RFID還存在不能有效識讀重疊標簽,標簽數量較大時識讀率會出現下滑。
在市場方面,主要面臨市場規模小、綜合成本高、存在安全隱患、用戶信息化基礎薄弱、市場競爭過度等問題。正因此,不少資本、企業對RFID的投入持觀望態度,無法進一步壯大市場規模。
在人才方面,RFID產業從業人員規模小,嚴重缺少高精尖人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未來還增加從業人員,只有足夠大的基數才能培養更多高精尖人才。
在政策方面,要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最重要的是出臺符合國情的RFID產業規劃及相關政策。只有做好頂層設計,RFID產業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標準方面,現階段暫未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采用標準不同,必然會傳導至硬件設備、軟件系統等領域,從而造成流通困難。未來我國需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進標準制定進度。
總的來說,針對上述五大方面難題,接下來要緊跟國際標準和技術發展,加快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加大國標推廣應用。同時,要建立重點示范工程,對RFID的應用起指導、示范和帶動作用。
政府相關部門也要盡快出臺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如此才能促進我國RFID行業繁榮和發展。經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RFID產業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