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無錫舉辦的智慧農業應用與產業升級高峰論壇,則為我們揭示了當物聯網遇到農業所能誕生的新能量與新可能——物聯技術與農業生產也能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多年來,中國移動積極推進“互聯網+智慧農業”應用,開通溫室大棚無線監控、自動化滴灌等多種農村信息應用,幫助實現精準化的農業生產管理,以信息化助力“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同時,通過農信通服務、多種資費優惠,為農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通話和信息服務,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從“刀耕火種”到“掌上豐收”
江蘇省宜興市高塍鎮緊臨湖,素來以養殖大閘蟹聞名,養殖水域超過五萬畝。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蟹農們普遍反映由于人手的不足,影響到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養殖的質量。就在蟹農們犯愁的時候,由無錫移動、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宜興市農林局、中國農業大學聯手打造的省內首個物聯網水產養殖基地悄然落戶高塍鎮鵬鷂生態園,采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網絡監控、傳感設備幫助蟹農“智能養蟹”。半年過去了,又到秋高蟹肥時,使用“智能養蟹”的黃師傅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說:“今年蟹苗的存活率提高了15%,螃蟹的個兒更大,畝產量更高,市場價格也上了一個檔次,我琢磨著自己的這幾十畝蟹塘能比往年多賺好幾萬塊錢呢!”
物聯“試驗田”,農民“致富經”
在宜興丁蜀鎮蓮花蕩,提起今年的秋收,63歲的范老伯至今都興奮不已:與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在秋收時節再也無須像過去一般忙碌。“如今插秧有插秧機、施肥有無人機、殺蟲有物聯網殺蟲燈、收割也都是機械化的了”,范伯說自己是“農一代”遇上了智慧農業,由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成了看大屏動手指的現代農業管理者,“完全可以再多干幾年嘛。”
水稻怕澇,以往夏季大雨時節,老范必須喚上農場的工人夜夜蹲守,發現澇災便要立即啟動水泵抽水,一場徹夜的體力戰在所難免。今年夏天宜興地區遭遇強降雨,安裝了物聯網設備后,他們得以夜夜安睡。“傳感器可以感知水位,并自動開啟閥門調節水量,還能指導我們在雨季的灌溉。這樣既防御了災害,又實現了科學灌溉,比經驗更準,比預報更快。”
探索創變,助力農業價值騰飛
除了中國移動深耕農業物聯網的深厚底蘊,和無數次實際探索、不斷改進,中國移動提出了更為廣闊的智慧農業愿景:中國移動攜手OneNET合作伙伴打造NB-IoT智慧農業,利用NB-IoT技術與傳感器結合,實現農業傳感器的大范圍、低成本和靈活部署,解決規模化應用難的問題;采用中國移動OneNET平臺作為農業設備的大腦中樞,通過制定和推廣OneNET平臺NB-IoT農業數據采集標準規范,實現農業數據的標準化存儲,降低數據分析成本,生成不同農作物的大數據知識庫,進而指導現場種植。
目前,中國移動已聯合中國農業大學、GSMA和中國移動OneNET農業合作伙伴企業,利用中國移動NB-IoT網絡技術和 OneNET物聯網平臺,聯合開展多個智慧農業示范項目。該項目的驗證了NB-IoT網絡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中國移動也借此機會探索與合作伙伴的創新商業合作模式。
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和新一輪技術革命可能帶來的歷史機遇,中國移動戰略布局“農業物聯網”,重新審視農業發展的戰略地位、瞄準重大融合創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尋找新一輪增長動力,不僅是把握未來農業發展格局的主動權,更能實實在在造富農民、造福農業、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