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農產品安全與溯源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控制。”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中國新農村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民說。
據了解,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普及率55.8%,其中農村網民占比27%,規模超2億,這為農業物聯網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農業物聯網圍繞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土壤數據、作物數據、氣象數據、農資數據、農事活動等數據的采集,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分析、決策,為大田農作、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及果園管理等提供數據支撐,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
“農業物聯網為政府的農業監管、決策、政策制定,以及指導農業生產、補貼發放、防災減災等方面提供數據支撐,也可為農業保險公司承保和理賠提供客觀的數據依據。”張民說。
與會人士認為,化肥過量使用、農藥殘留過高等問題,未來都會通過大數據技術解決。信息的快速普及,將使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最后的結果,就是農藝師或將被智能終端所取代,大數據公司將控制整個農業體系。
在食品安全上,冷鏈物流發揮著重要作用。澳盈資本合伙人肖毅說,冷鏈物流不光是給最終消費者帶來一個心理的安慰,也是讓大家用得放心、買得放心。目前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借助物業網,未來冷鏈物流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市場需要什么樣的蔬菜,消費者的需求點在哪里,這在以前是很難預測的,現在互聯網、大數據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食凈化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安全凈菜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剛說,農業要從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過渡,要從銷售產品向經營用戶來轉換,簡單說,就是向互聯網思維轉換。
中食凈化提出城市級安全凈菜共享中心概念,農產品由田間種植、加工配送直達消費。
“未來,農產品可以實現以需定產,反向定制。當然,這需要大數據的支持。”李剛說,“用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食品科技創新,通過標準化和規?;墓芾砟J?,形成一個閉環供應鏈,解決食品安全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