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馳騁在這一賽道上的“黑馬”,特斯聯科技發展飛速。在特斯聯科技副總裁謝超看來,主要是因為選準了賽道。但事實上,選賽道是第一步,如何在賽道上馳騁是選擇之后更為關鍵的。
選準“人工智能+物聯網”賽道 覆蓋千萬級人口
“下注于賽道,而非賽手”——是素有“硅谷風投之王”紅杉資本的“資本經”。這一瓦倫坦式投資風格,放諸于市場就是:投資于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于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
對于這一理念,謝超非常認可,在他看來,特斯聯科技在兩年半的時間內能夠獲得超高水平的發展,本質也是基于“賽道理論”:“選擇行業是非常關鍵的,這對于特斯聯科技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一點。”
隨著近年來信息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產業開始呈現井噴的發展態勢。其中,互聯網先聲奪人,在新世紀前后最早進入到公眾視野。物聯網雖然較互聯網提出時間晚,但截至今日,距離其最初面世“Networked Coke Machine”也已經有28年歷史,隨著各國政府將下一代技術規劃悉數落定在物聯網上,其迎來了新時代的發展機遇。
至于人工智能,雖然概念的提出早于互聯網,但由于落地困難,經歷了兩落三起,如今正在經歷的第三次產業熱潮,動力主要基于2006年以來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廣泛應用,從而讓更多的人機互動硬件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決定了特斯聯科技走在快速發展的‘賽道’上”,謝超表示說:“無論出于降本增效,還是提升產能質量的意圖,傳統360行各行各業都需要技術變革,目前來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是給傳統產業帶來科技變革的重要技術,不僅能提升生產效率,通過技術手段也可以延伸整個產業渠道的銷售能力,給各行各業插上了快速發展的翅膀,特斯聯科技選擇的這個賽道幾乎沒有上限。”
而與以往孤立發展不同的是,進入2017年以來,各類技術開始形成融合之勢,這也是選擇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底層技術的特斯聯科技迎來爆發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特斯聯科技的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份,70個城市,完成8300余個。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廣州五地設有公司,服務面積近7億平方米,覆蓋人口超過千萬人,已經成為國內物聯網領域發展最快的“黑馬”。
“思維”與“神經網絡傳輸” 知易行難
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斷言,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市化。與西方國家進入現代社會后出現的逆城市化現象不同,二十世紀后半期以來,中國的各種發展資源更多向城市集中,規模經濟推動著城市的快速膨脹和經濟的高速增長。
然而,集中式的增長也給城市的良性管理帶來不少問題,尤其是在城市安全、道路交通、市民服務等方面有極大的挑戰。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的優化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成為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區被提出的重要背景。
創建智慧城市的底層技術與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密不可分。“以智慧社區為例,AI在其中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的成熟落地能夠有效滿足客戶的實在需求、能夠解決存在多年的產品漏洞,能夠處理指數級增長的實時數據,能夠讓談及多年的智慧社區更好的落地。”特斯聯科技副總裁謝超表示。
在他看來,如果說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充當大腦的功能,那物聯網就是輸送思維意識的神經網絡。那么,作為核心節點的智慧社區的改造,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后,大腦的機能讓各個智慧社區作為臟器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從而貫通更大規模的城市級連接,最終形成健康而有活力的智慧城市。
如何“思維”和“神經網絡傳輸”,是特斯聯科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然而,知易行難,即使是黑馬在快道,也難以避免現實遇阻。
最大的掣肘在于技術落地在與應用結合上遇到的各類問題。
謝超舉例說:“特斯聯科技在上海有一個做LoRa的合作伙伴,與我們合作做窄帶物聯網方面的案例,最初找了幾十家企業,在實驗室階段的參數各家都很出色,但在落地到現實應用時,情況就不樂觀了,像在社區的復雜環境中能夠適應穿墻,死角,還有天線架設等各種因素,當這些現實因素聚合在一起時,發現真正能夠完美落地的只有寥寥幾家。”
但盡管是幾十分之一的入選率,也不代表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適應各類項目無壓力。
“我們在上海嘗試了4000多個點位,在全國都是非常龐大的應用案例,并且已經非常成熟了,但如果更換了地點,比如更換到重慶,整套體系就必須推倒重來。”謝超繼續解釋到,因為城市結構有很大差異,重慶的立體性建設,以及住家數量龐大的現實情境下,管理方式和技術設置都需要重新設計和調整,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我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適應了重慶市場。”事實上,這些以前遇到的挑戰,在特斯聯攻克一個個難題后,正在成為他們的優勢之一。
在不斷遇到問題和各個攻破之后,特斯聯科技最終給到的智慧化改造方案主要涉及社區、單元門門禁管理系統的建設、人臉識別下的社區深度布控、用于社區日常監測的視頻聯動等。通過打通社區內的人、車、物等細小單元,再將這些多維數據匯入、整合、分析,最終實現更大規模的城市級連接。
長周期下的未來圖景,人工智能是物聯網的靈魂
既然承擔了“思維”和“神經網絡”的功能,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在智慧社區的建設中究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對此,謝超介紹說:“首先,是感知芯片,它們的作用是能夠抓取我們需要的數據。比如環境數據,像溫度、空氣這類;還有是行為數據,無論是人、車,都可以由感知芯片進行識別。感知技術的發展相對來說很成熟了。”
其次,是通訊技術,在終端上無論是傳到云還是端,都需要依賴一定的通訊技術。在通訊技術方面,窄帶物聯網被業界普遍關注,主要爭議點也在與此。
窄帶物聯網,又名NB-IoT,是萬物互聯的重要分支,作為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
“特斯聯科技會選用最適合我們通訊場景的技術,無論是在有線,還是wifi,包括藍牙的方式,常規的通訊技術我們都有在研究。窄帶物聯網的優勢在于低成本廣覆蓋,穿透能力很強,至于是否將這項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產品中,也要衡量其成熟度,以及是否適合于我們的應用場景。”謝超表示。
相較于感知技術已經發展成熟不同,通訊技術才是阻礙落地應用的核心因素。
另一方面,與較為發達的“神經網絡”不同,充當“大腦”的人工智能仍然處于研究階段。算法之外,人工智能和人類的大腦一樣,需要有知識儲備,也就是數據和訓練模型,但目前大部分行業都缺少數據,相對而言發展較為成熟的只有人臉識別,多年來已經形成儲量龐大的數據庫,有大量新的數據可以傳輸。
“未來人工智能是物聯網的真正核心,行業對于人工智能的期待肯定不能局限于充當遠程遙控系統,需要在設備的運行上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成為未來每個設備的微型大腦,成為物聯網的靈魂所在。當然,這是長周期下的未來圖景。”
作為公司副總裁,謝超歷經了公司創業準備、初創融資,以及高速發展的各個時期。目前,特斯聯科技的主要客戶包括大型頭部地產開發商,以及全國排名前十的物業公司,在社區升級和智慧城市建設上也與政府機構達成了合作落地。在他看來,作為技術賦能型產業,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各類底層技術的支持,特斯聯也一直重視技術開發與創新,不斷提供更優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