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企業正在深度擁抱物聯網。今年2月,ofo小黃車宣布與中國電信和華為達成全面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基于物聯網NB-loT技術的智能共享單車解決方案;5月15日,摩拜單車宣布與四川移動、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在四川共同打造窄帶物聯網(NB-IoT)產業園區;5月23日,摩拜單車宣布與高通、中國移動研究院達成合作,共同啟動中國首個LTE Cat M1/NB-1以及E_GPRS(eMTC/NB-IoT/GSM)多模外場測試。
以低功耗、廣覆蓋為特征的NB-IOT/ eMTC物聯網絡,真的適合共享單車嗎?即使不考慮成本因素,選擇物聯網,會給共享單車帶來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呢?
最適合單車的網絡
共享單車最大的特征是可以實現遠程監控與用戶的自主開鎖。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什么樣的網絡制式、用何種智能鎖,成了單車廠商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表面上看,開鎖方式只涉及用戶體驗的差別,但是選擇不同網絡制式,其未來的盈利模式也許完全不同。現在,共享單車的智能鎖普遍采用的是“流量+藍牙”輔助開鎖。藍牙解鎖的優點是可以通過藍牙輔助流量開鎖,服務器只需連接用戶手機,再由手機藍牙發送開鎖指令到智能鎖,即可完成開鎖。這樣一來,開鎖功耗大大降低,也不依賴鎖中模塊的信號強度,提高了穩定性。
eMTC/NB-IoT聚焦于低功耗廣覆蓋(LPWA)物聯網市場,是一種可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且具有多重優勢。一是低功耗。軟件方面可以通過物理層優化、新的節電特性、高層協議優化及操作系統優化實現;硬件實現低功耗可通過提升集成度、器件性能優化、架構優化等幾種方式,終端電池壽命在理論上可以達到10年。二是低成本。相較于3G模組20美元的成本,多模LTE IoT模組通過規模商用將使成本減半。目前,NB-IoT芯片在百萬左右量產級別上的單片價格為5美元,在千萬到億量產級別上的單片價格可以下降至1美元。同時,運營商的模組補貼政策也有利于降低產品價格,芯片和模組的成本在短期內會降低,從而替代傳統的GSM、GPRS通信模組場景,加速應用的落地。三是廣深覆蓋。NB-IoT覆蓋半徑約是GSM/LTE的4倍,eMTC覆蓋半徑約是GSM/LTE 的3倍。四是海量終端連接。eMTC/NB-IoT經過優化,單個小區的連接數可以達到5萬。
從應用場景來看,選擇eMTC/NB-IoT制式組網,也有顯著的劣勢,簡而言之,就是“快馬拉小車”。在共享單車上部署NB-IoT有些挑戰,比如基站的切換與耗電沒有比2G好很多,也并不優于eMTC;對數據速率支持較差,移動性弱,在實測環境中,無法滿足超過每小時30公里的場景需求,可能對共享汽車甚至快遞業用戶的使用產生制約。
未來組網方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共享單車沒有對大帶寬的需求,考慮網絡的延時性、基站切換、功耗等因素,聯合組網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未來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也將使用到NB-IoT與eMTC,甚至需要短距連接互補的方式。不同垂直行業、不同應用場景下,對網絡制式的選擇還需要摸索。隨著產業的發展,并沒有所謂完美的解決方案。適用于2G/NB-IoT/eMTC多種連接技術的多模蜂窩物聯網模塊,也許會在短期內成為行業主流。
依靠“智能互聯”盈利
從技術上講,共享單車更符合智能互聯產品的要素。智能互聯產品的核心元素是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連接部件,物理部件包含產品的機械、電子零件等,智能部件包含傳感器、微處理器、數據儲存裝置等,連接部件包括芯片、模組、SIM卡等。共享單車具備智能互聯產品的關鍵要素,因此,考慮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更應該放在萬物互聯時代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理解未來整個社會的商業模式變遷。我們以共享單車為例,看看智能互聯產品的幾種盈利模式:
物理產品盈利模式。在傳統商業中,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物理產品的買賣交易模式。共享單車最為直接的盈利模式,就是賣家投入物理硬件,收取買家的租賃費。在這種模式下,一輛單車的成本是1500元,自然折舊周期是4年,每年的折舊成本不到400元,每天大約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維護、損壞、偷盜等運營成本,一輛單車每天的運營成本為2~3元。如果每次騎行的費用是1元、每天每輛單車被騎3次,則可以維持盈虧平衡。這種方式的弊端是很容易陷入價格戰,同時市場空間有限,收入增長有天花板。
互聯產品盈利模式。目前,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平臺都開啟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從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這種方式的弊端是,用戶規模決定了押金規模,市場規模有限,存在天花板。另外,由于共享單車企業需要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進行維修折舊,依靠押金可以完成市場的迅速擴張,但是無法實現較為穩定且可觀的盈利。這種方式在本質上和物理產品盈利模式是一樣的,只是利用了移動互聯網快捷支付的特征,并不屬于物聯網盈利范疇。
智能互聯產品盈利模式。在智能互聯產品中,單車與手機及控制平臺組成一個產品體系,商家可以實現遠程監測、控制、優化。同時,單車也將借助物聯網,產生更多的位置信息、用戶使用數據、自身優化數據、用戶接觸界面等。在商家可以對產品實現監測、控制、優化等功能時,將產生更多盈利模式,同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自我優化。舉個例子,通過長期積累,共享單車擁有用戶行為習慣及位置信息,通過交叉比較,可以對用戶進行標簽化管理。同時,共享單車App還具有高打開頻率的用戶交互界面,這就成了精準營銷的基礎,無論是投放廣告,還是進行產品推廣或沿途商家推薦等,成功率都會非常高。同時,對于用戶使用習慣的監測及高熱點地區、高熱點時間段的數據挖掘,對于降低單車運營成本也有重要意義。這種盈利方式的關鍵點是對于數據的收集、挖掘與計算,能夠運用好數據的公司,將會實現穩定且可持續的盈利。
萬物互聯產品體系盈利模式。萬物互聯的真正價值,在于不同物理硬件之間的交互,在于將“智能互聯”產品放在智能互聯環境中。共享單車首先應該實現與整個交通系統的交互,不僅僅是單車形成一個產品組,而是單車與行人、智能汽車、道路共同形成交互系統,不斷拓展行業邊界,實現更大范圍的數據分析與商業合作。此外,共享單車作為智能互聯產品,應該與整個社會進行交互,圍繞城市管理體系,與保險、金融、城市安全甚至氣象信息等構成一個大的生態體系。不同的產品系統和外部信息組合到一起,相互協調,實現整體優化。未來,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城市,都將由不同的智能互聯產品組成,從而重新定義行業的特征,提升行業整體效益。
在萬物互聯的浪潮中,商家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盈利。智能互聯產品正在改變并塑造整條價值鏈,行業邊界正在被不斷擴展并重新定義,企業需要具備全新且更廣泛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核心,是如何在整個系統中對系統性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從而具備主導系統的能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