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4年跨境電商元年開始之后,到了2015 年跨境電商在中國的發展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有意思的是,不用于其他互聯網領域的產品和服務首先被廣東、江浙等發達省份先應用試水,然后中西部地區進行跟進。這一波新的跨境電商浪潮剛剛開始,我們處在中西部地區的幾個省市沒有再抱著“沿海成熟后我們在學習”的態度,反而一個個率先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興建了一座座規模龐大的園區和相關配套設施,如火如荼的開展了跨境電商的相關工作。
重慶方面,空港工業園打造重慶大數據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幫助國內中小企業產品以低成本、短渠道的方式銷往世界各地。截止2015年中旬,重慶已有7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今年以來,重慶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僅今年5月就實現交易額6600萬。今年重慶將打造10個跨境電商產業園 扶持800家電商企業。
貴州方面, 貴州省依托統一的智慧云平臺,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構建通信網、互聯網和物聯網三張基礎網絡。近來,貴陽設立保稅區,和中國惠普、博奧生物科技集團,億贊普科技集團、軟通動力等企業合作,助力高新科技企業落地貴陽綜合保稅區,項目包括中小企業外貿一站式通關服務平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國際快件集散中心信息平臺、跨境商品交易平臺(跨境進口商品交易平臺、跨境進口運營支撐平臺,實體店O2O交易平臺),幫助貴陽綜合保稅區加快服務創新應用,提高服務水平。
四川方面,為了發展跨境電商,進一步拓展成都空港、青白江鐵路口岸功能,利用快件中心、保稅物流中心開展多種模式的跨境電商業務,實現功能疊加,縮短退稅周期,吸引更多的川內企業利用跨境電商的交易平臺參與國際貿易,并且積極探索建設跨境電商海關監管倉庫,支持中小微企業利用這一平臺,依托大型電商和物流供應鏈提供商集約化發展,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全程無紙化,提高通關效率,滿足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陜西、江西、云南、廣西等省市也紛紛大舉發力跨境電商,并且相關的項目已經落地.......
在中西部地區各大省市跨境電商熱火朝天的開展時,業界也出現了不同的反對和質疑聲音,很多觀點認為一些省市幾年前搞物聯網和云計算中心相關的基地、園區失敗過一次,留下了一批打著云計算的名義進行圈地的“案例”,這次做跨境電商也是故伎重演,最終難以獲得成功。
遲反對意見的,主要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觀點1:成功的互聯網&電商企業沒有一個是從園區出來的
事實上,中國各大省市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成立了各種高新科技基地、軟件園區、經濟開發區,但多年過去了我們發現在中國科技互聯網領域領軍的企業沒有一家是從高新科技園區走出來的。
不管是阿里、騰訊、百度這種老牌互聯網企業,還是小米、美團、京東等新晉崛起的互聯網新貴,沒有哪家知名的互聯網企業是從各種科技園區和經濟開發區出來的,更多的是從車庫、公寓等這些不起眼的享受不到政策優惠的場地。
觀點2:重慶等省市沒有消費品制造業基礎
何謂跨境電商,跨境電商簡單來說就是把中國的東西買賣到國外去,把國外的東西買賣到中國來。說白了,相關區域的企業要想把產品賣出去,需要有國外市場認可的消費品,可惜中國的各類消費者和小商品制造基地多集中在沿海地區。這也要決定了我們的西南地區發力跨境電商主要以買為主,而非賣。
買賣不平衡的后果就是:我們可以成為跨境電商的大省市,但成不了強省市!
觀點3:物聯網前車之鑒
大概在五六年前,各界認為物聯網是未來的發展新方向,發力物聯網能盡快提升中國的綜合實力。于是乎中國幾乎所有的省份不管有沒有調研、有沒有基礎紛紛在短時間內上馬了一大批物聯網項目園區,這類型項目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幾年過后我們發現物聯網在應用層面依然停留在大家一起開會研討的階段,沒有給經濟增長或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感知的變化。
在我看來,造成今天這種局面一開始就注定了,物聯網、云計算這些概念當然是未來的方向,并且未來一定能極大的提升中國的整體科技和信息化的實力,進而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助力。但物聯網是一個統籌各方資源、需求和供給相互配合的事情,不可急功近利。
綜上所述,各方對跨境電商尤其是西南省市的跨境電商的未來憂心忡忡,但在我看來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
跨境電商本質不是新技術 而是老需求下誕生的新模式
一般來說,一項新的技術要想落地被民用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的時間不等,但近年來興起的跨境電商本質上來說不是一項新技術,而是老需求下誕生的新模式。2014年之后才開始發力跨境電商,不能說明以前的技術不成熟,而是政策和環境不成熟。
長期以來,中國西南以及中部地區有廣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熱衷購買歐洲的奶粉、日韓的電子產品、法國的化妝品,擁有龐大的消費國外商品的能力,但因為政策和環境原因所致,以往我們的消費者通過各種中間渠道或者出國的方式來買國外的產品,價格高昂品質卻無法保證,購買體驗也參差不齊。
也就是說,對于跨境電商,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以前沒有合適的模式來滿足罷了。
跨境電商在中國發展如此之迅速,已經開始在各地體現。這項新模式,不像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概念一樣難以落地、難以被公眾感知,而是伴隨著市場的需求,可以立竿見影式的爆發性發展。
以四川為例,現在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境內消費者可以直接用人民幣支付購買境外電商貨品,而境外消費者也能在平臺上海淘“四川造”。多項數據表明成都、武漢、重慶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正在興起,他們的購買力、品位、生活都在往上漲,而追求時尚和品質的成都消費者是跨境電商消費的主力軍之一。
再以重慶為例,通過渝新歐(筆者注:“渝新歐”是重慶至歐洲的國際鐵路大通道),多家企業在重慶設立西南地區的基地或者產品分撥點,僅僅北京一家名為蜜芽寶貝的跨境電商平臺,每年將通過重慶從國外運回總值10億的商品,并為重慶本地帶來近5億元的產品交易量。最新的數據顯示,渝新歐今年近半貨源來自外地,重慶借助渝新歐、渝北空港等戰略,正在融入全球化的競爭者中來。
這樣的案例幾乎在中國中西部地區每個省份都在上演,這里不再一一舉例。
總之,跨境電商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在中國可以迅速落地,為人民群組提供服務的新模式,我們看好跨境電商的未來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