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元年,今年5月13日谷歌眼鏡在美國市場以1500美元的價格公開發售,iWatch、Galaxy Gear等眾多產品也將在今年發布。預期可穿戴設備將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爆發性增長點,到2018年全球出貨量可達4.85億部。但目前可穿戴設備大多還不是功能獨立的智能終端、市場規模小、潛在購買力尚未啟動,處于“配角”位置,如何使其變為“主角”?值得思考。
一、可穿戴設備的內涵
定義。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種便攜式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運用傳感、識別、連接、云端交互、存儲等技術來實現人體健康輔助治療、人體運動監測、生活娛樂等功能。所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嵌入式技術、傳感技術、識別技術、連接技術、柔性顯示技術等。
分類。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以智能手環(智能腕帶)、智能手表等產品為主,此外還包括智能眼鏡、智能項鏈、智能服裝等。被看好的細分領域有健身、娛樂、醫療等。
二、可穿戴設備“配角”境況
市場:總量規模小,與智能手機市場差距懸殊。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從 2012 年的 7.25 億部增加到 2013 年的超過 10 億部,預計2014年將達到12億部。2013 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高達 3.51 億部,預計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會超過4.5億部。據瑞銀統計,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將近1000億美元。相較之下,據研究機構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目前約30-50億美元。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為230萬部、市場規模為6.1億元,預計到2015年,出貨量將超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
產品:處于附屬品地位,不是獨立的智能終端。目前我國發布的產品大多數只是計步、計算運動量,甚至推送信息等,僅僅是一些入門的健康監控設備,包括谷歌眼鏡也是重復著智能手機和聯網計算機的功能,所有的數據最終依附于智能手機和計算機,不能獨立使用。目前可穿戴設備僅僅是手機的附屬品,還不是能獨立完成功能的智能終端,對手機依賴性強,與手機的強大功能相比,顯得可有可無。
消費:潛在購買力未啟動,觀望氣氛濃。目前可穿戴設備對消費者來說追趕時尚的需求大于實用。可穿戴設備現有設計尚未適應人們的佩戴習慣以及滿足人們的佩戴需求。據美國移動市場研究公司 Endeavour Partners對美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調研數據,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六個月后不再使用可穿戴設備,大約10%的成年消費者購買活動追蹤設備,但超過一半很快會棄用。另外產品價格昂貴,市場滲透率低,例如谷歌眼鏡在我國目前售價高達約1.2萬元人民幣,一般消費者難以承受。目前用戶對可穿戴產品的潛在購買力尚未啟動,大多持觀望態度,可穿戴設備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三、變成“主角”的建議
明確產品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健康、娛樂休閑類可穿戴設備產品,著重完善產品功能,研發關鍵技術,克服功能單一、實用性不足、無法獨立使用等問題。同時關注細分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加強設計研發,開發功能可靠、專業化程度高、佩戴無“異物感”、保障數據安全的產品。以心率手環為例,不僅需要幫助用戶了解心率,后續還需具備預防、預警提示,能給出專業保健建議,幫助用戶降低疾病風險等功能。
整合并完善產業鏈。可穿戴設備市場產業鏈主要包括硬件、軟件、運營服務、云計算、大數據等。整合并完善產業鏈,引導和鼓勵最終產品制造企業進行產業鏈垂直整合,往上控制零部件供應,往下協調產品的銷售渠道和物流保障。改變目前各環節脫節、未形成閉環,因銷量不大導致的上游零部件廠商不愿供應零部件或價格偏高,下游渠道商合作意愿不強,批量化生產困難等問題。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可穿戴設備創新激勵、推廣應用、有序競爭的政策體系。建立行業標準、市場準入制度及評價體系,開展行業規范認證,避免“山寨機”、“同質化”對行業的沖擊,指導產業有序發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形成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另外引導企業重視創新成果保護。國內外可穿戴設備的技術水平差距不大,國內企業應盡早通過專利對創新成果進行保護,例如谷歌公司申請智能眼鏡相關發明專利60多件,蘋果公司申請智能腕表相關專利約80件。企業需通過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專利來確保技術安全和利益。
加強財稅政策支持。積極開拓新的政策和資金渠道,設立創新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可穿戴設備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投入,提升自主品牌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探索相關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技術先進、優勢明顯的試點企業、示范產品給予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積極的投融資政策,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向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并重組,加強企業兼并重組中的風險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