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軟打算加強 Windows 的地位,那么最佳的選擇是垂直整合。
看上去,微軟正在經歷一段美好的時光。
11月14日,微軟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創下14年以來的新高,超過Google 成為全球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科技公司。新任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新微軟,在資本市場的面前,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顯然,資本市場對微軟最近一系列走向“開放”和跨平臺的動作持認可態度,即使這些政策短期內看不到成果,也讓人感受了到一種全然不同于舊日微軟的氣息,“這是一個不同的微軟”。更重要的是,而新微軟似乎終于找到了治愈“Windows 依賴癥”的可能。
微軟長期依賴強勢的Windows 平臺。Windows 和Office 的授權費是這家IT 巨頭真正核心的利潤源泉,鮑爾默時代大力開拓出來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同樣是建基在Windows 對產業的統治力之上。而納德拉的前任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mer)的經典動作之一,就是在各種合作伙伴大會和公開場合大聲地高喊:“開發者,開發者,開發者!Windows,Windows,Windows!” 只是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后者正是前者的毒藥。
接任CEO的納德拉面臨的現狀是:移動時代已降臨多年,智能手機和平板的出貨量早已遠遠超過PC,而包括智能手機、平板、變形本、PC等計算設備的出貨量中,Windows 設備的比例已低于14%。整個計算設備市場更加分化,Android、iOS、Windows、OS X、Linux各發行版并存。而在智能手機市場,Windows Phone的市場占有率不到4%。
在PC 設備占據計算設備出貨主流的美好舊時光里,微軟的服務——無論是Office、Outlook、MSN還是只要支持Windows 操作系統(最多帶上OS X)。而在多平臺分立的移動時代,微軟終于提出了“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而無論移動為先,還是云為先,實際上都在削弱Windows 的核心地位。
從移動、云和開發者三個維度看,Windows的地位是這么被一步步地削弱的——
移動為先,微軟必須走出Windows 移動系統的個位數小天地,擁抱Android 和iOS。推出多平臺版本Office,持續改進多平臺的OneDrive、Outlook郵件等應用,包括接下來推出Android 和iOS 版本的語音助手Cortana。
而在跨平臺的布局中,微軟顯然無法割裂地支持每一個平臺的服務,橫跨多個平臺必須依靠云,云端的存儲和數據共通來串聯設備,提供流暢銜接的生產力體驗。不管是企業級服務還是針對普通消費者的個人服務,背后都是云端數據的跨平臺存儲和計算。
而對于開發端來說,微軟的核心是Windows Azure 云服務。而開源.NET和發布新版Visual Studio 2015,無非是希望開發者能夠借著微軟的開發環境來為Windows、Android、iOS 甚至Linux 開發應用。當然最好順帶使用微軟Azure 云服務。
要知道,商業中常見的兩種模式,是垂直整合和橫向拓展。知名科技博客作者Ben Tompson 曾把它引入到對微軟軟件和硬件服務的解釋上,不過它同樣適用于Windows 和其它跨平臺服務的區分。
如果微軟打算加強Windows 的地位,那么最佳的選擇是垂直整合。垂直整合的核心是制造與競品的差異化。例如Office 這樣獨特的服務給Windows 桌面和移動操作系統獨占,不斷為系統開發獨有特性。最終通過Windows 系統授權來收割利潤。
而橫向拓展,在支持自有平臺基礎上還要”走出去”,因為橫向擴展的目的是盡可能地“觸及每一個用戶和每一臺設備”。能夠擴張到多平臺的服務漸漸成為主角,通過服務來變現。服務走向跨平臺的過程相對地削弱了自有平臺的競爭力。而這對大局無礙,只要服務本身具備競爭力就可以。
我們可以看到_微軟正在走向橫向拓展。多平臺支持的Office 365 (在iOS平臺上甚至完全免費了)和微軟企業云服務Microsoft Azure 是微軟增速最快的業務,它們都支持web和多系統平臺,而不局限于Windows;此外,這兩項業務還是“移動為先、云為先”兩個領域的交織點。當這兩項業務的增速被證明的時候,微軟“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就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奏效了。
當然微軟開始擺脫Windows 依賴癥,并非果斷放棄Windows。Windows 依然是利潤豐厚的“既有業務”,它在當前PC 和企業授權上的地位暫時不會被對手挑戰。正是基于這個穩定的現金牛,微軟才可以大膽地去探索云為先的未來,而在這樣的未來里,微軟可以不用再依賴Windows。但無論如何,你會發現“Windows”這個詞,在微軟對其既有業務的描述和對未來的展望中,被提及的越來越少了。Windows這個創建于1985年的操作系統,在經歷了1990年代至2008年長達近20年的徹底輝煌之后,現在是時候”關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