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小菜還要去小菜場嗎?產地直銷的蔬菜只有在市郊馬路邊的小攤上才有嗎?都說是優質農副產品,怎么才能確認它們的真實身份?
這些問題,都將有解決方式。市商務委消息,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將加大食用農產品o2o銷售模式,用信息技術幫助更多“馬大嫂”獲得安全、優質、平價的農副產品,感受互聯網時代的“綠色生活”。
點一點,回家收菜!
上月才從歐洲度完蜜月回到上海,90后白領余佳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新任務:負責夫妻倆的晚餐。她和老公都是“新上海人”,沒地方“蹭飯”,又嫌在外就餐價格貴、油太多,所以決定自己開伙。但和很多白領一樣,余佳和老公下班到家已將近晚上7時。“這個時候小菜場關門了,超市賣場的小菜又不是最新鮮;就算買,也要耽誤時間,加上洗菜、做飯,至少8點半才能吃上晚飯。”
不過,最近余佳找到一個“口袋菜籃子”,就是都市菜園開在微信上的“移動生鮮商城”買菜。余佳點點手機給記者看:“家常菜的原材料這里都有,如果選擇價格稍微貴一些的‘精品菜’,連揀菜、洗菜的過程都能省掉;中午買的菜,下午就能送到小區,我請物業人員幫忙收一收,到家就能燒了。”余佳說,雖然生鮮電商層出不窮,但配送效率都比不過這個“口袋菜籃子”,尤其是每天要吃的綠葉菜,還是“口袋菜籃子”方便。
記者從都市菜園獲悉,余佳嘴里的“口袋菜籃子”,正是他們借助互聯網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的家庭廚房解決方案之一。據了解,除了微信上的生鮮商城,都市菜園還在全市50多個社區開設了移動攤位直供點,以及提供“光明?天鮮配”服務。這三個o2o賣菜方式,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之處在于,它們的服務范圍都有半徑,并非一般電商一味地求大求遠。比如,生鮮商城上雖然有近1000種生鮮商品,但只供部分社區的網友選購。因為它其實是在社區里建虛擬小菜場,只有對應的物流體系建好了,才能服務社區的居民;如果服務半徑太長,就會影響配送效率和農副產品新鮮度。另一個共同點在于,三種模式中的農產品都是產地直供。不僅質量有保證,而且因為少了中間環節,價格也比同樣品質的產品有優勢。
不同之處在于,三種方式的服務對象有差別。移動生鮮商場主要滿足小白領的買菜需求;社區直供點滿足退休人員的買菜需求。這些移動攤位一般在上午7時至9時出現在社區的固定位置,供應50多種蔬菜,平均價格比市場價便宜15%,頗受賦閑在家的居民歡迎。而“光明?天鮮配”除了滿足網友的自訂需求外,還是一種新的孝順長輩方式:小輩通過電話、網站等多渠道為長輩定制蔬菜套餐,每周三次送貨上門,既可隨心換菜,也可隨時暫停配送,解決空巢老人的買菜難問題。
掃一掃,不再怕“李鬼”
在很多菜市場,如今都能看到“掃碼機”:各個攤位給消費者的小票上,或是一串條形碼,或是一個二維碼;掃碼機掃一掃,菜從哪個基地來的、進入哪家批發市場,又到了哪個零售攤位,都一清二楚。那么,從看不見、摸不著的互聯網上購買所謂“產地直供”農副產品,又怎么確認它們身份可靠呢?
還是靠二維碼。
強豐生態農莊是上海市區32個標準化菜場“無人售菜”直銷點的主人,也設置了直銷網頁,通過互聯網賣菜。近期,強豐又成為上海首批完成地產蔬菜二維碼追溯系統的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為強豐生態農莊提供農副產品的金山強豐果蔬合作社從今年3月份開始探索建設蔬菜二維碼追溯系統,目前已建立強豐生態農莊溯源系統信息平臺,并在強豐生態農莊各類果蔬產品上粘貼二維碼標識。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標志,就能在強豐生態農莊溯源系統信息平臺上查詢產品介紹、溯源情況、種植信息、質量管理、加工包裝信息、運輸銷售信息等各項相關信息。從這個月開始,二維碼查詢已應用到強豐旗下所有的無人售菜點和兩家強豐自營鮮菜市場的果蔬產品上。
另一家加入二維碼打“李鬼”的企業則是上海多利農莊。它在有機蔬菜生產、采收、包裝、配送整個流程中,通過RFID標簽記錄每個環節的信息,在每件下線產品的外包裝上粘貼二維碼標簽,標簽中包含產品編號、生產廠家、商品名稱、種植基地信息等,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或手機二維碼識別軟件了解產品的上述信息。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蔬菜,上海還在豬肉、牛羊肉、蔬菜、冷鮮禽、包裝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等品種上探索建設二維碼追溯,其中冷鮮禽追溯系統建設被列為2014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目前,項目建設進入全面試點階段,預計10月中下旬完成建設任務。屆時,圣華、六和勤強、良元、旺園、湘佳等5家品牌冷鮮禽企業設在標準化菜市場及超市大賣場的近400個銷售點以及3家禽類屠宰廠、兩家配送中心,都將實現冷鮮禽二維碼追溯。
買小菜,小菜場不再是唯一
未來,農副產品消費將不局限于小菜場,而是針對不同群體有不同的銷售模式。
市商務委市場運行調控處處長吳國梁告訴記者,上海食用農產品配送在全面市場化流通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模式。通過多元化的農產品配送模式,也能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讓農民得益。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未來綠色農產品至少能通過六種途徑來到居民身邊。
農社對接。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與社區直接對接,企業直接向社區消費者提供食用農產品。結合目前生鮮電商迅猛發展的形勢,在農社對接基礎上發展新型o2o農社對接模式,將“生產基地―社區”的傳統農社對接配送模式與新型線上線下生鮮電商模式相結合。比如,廚易時代把菜市場和超市濃縮進20平方米放入小區,打造“1個供應中心―n個社區廚易站”的公交網狀配送模式,通過全程冷鏈從基地到總部供應中心,把廚易會員的網上訂單,當天定時配送至全智能無人售菜提貨一體服務終端廚易站,為社區居民提供定點定時生鮮農產品配送和生活性服務解決方案。
農超對接。生產基地與超市之間建立產銷一體化鏈條,超市通過將產業鏈延伸到生產基地直購直采,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了食品安全。
農標對接。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與本市標準化菜市場直接對接,將食用農產品從生產基地直接配送到標準化菜市場。比如,工廠化豆芽生產企業上海原野蔬菜食品公司自有豆芽品牌“菜博士”,市場占有率在42%以上,為400多家本市標準化菜市場配送“菜博士”豆芽。上海清美綠色食品公司在本市標準化菜市場設立1000余家專賣店,每天由公司全程冷藏配送系統配送至菜場專賣店,提供豆制品、面制品、早餐食品等多種產品。
農餐對接。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種養殖基地、加工基地與連鎖餐飲、企事業食堂對接。
生鮮電商宅配。按照客戶需求提供營養搭配的宅配套餐,將會員定制與體驗式銷售相結合,通過會員定制將生鮮產品和服務模塊化,滿足消費者特殊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配送服務,代表企業有都市菜園、多利農莊、一畝田、菜管家等。
農產品供應鏈一體化配送模式。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集基地生產、物流配送、營銷經營為一體,自建農產品銷售門店,開展自主配送,打造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比如,崇明生態公司統籌崇明地產農產品零散資源,建立崇明生態農業公共物流平臺、覆蓋崇明縣的農產品配送分中心和市區二級分撥站點,目前已初步建立覆蓋中心城區的網店規模與品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