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的重要一環,物聯網的應用有利于解決農業生產中播種、控制、質量安全、削減成本等問題,并實現優質高效、生態安全以及高收益的農業生產。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云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物聯網幫助日本農業實現智能化。根據2009年日本政府發布的《農地法改正》,個人可以更方便的參加農業勞作。隨著物聯網等智能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沒有農業經驗的企業或新農戶們也可更便捷地加入到農業生產當中。日本年輕的農業從業者利用智能農業技術,大大促進了本國農業發展。
目前,日本政府不斷加強對智能農業的扶持補助。不過,日本國家層面的定期調查、著力削減成本的工作仍不到位。隨著農業逐步商業化,在擴充市場的同時,將運用智能農業技術體現在市場收益中,是日本各大企業的基本目標。
農戶使用物聯網的積極性需要培養。近年來,日本農業物聯網技術主要由NEC、富士通、日立等大型公司的IT部門牽頭研發,并與三井物產等農用品開發商合作。農戶在散落的各個塑料大棚中建立無線網絡,連接數臺監視探頭。與此同時,土壤感應器、氣溫感應器、日照感應器、二氧化碳排放感應器等與管理中心相連接,與氣象局的相關數據一起上傳并儲存之后再反饋給農戶。至于何時施肥、何時澆水、何時調整溫度,農戶在家中的電腦或手機等終端上即可實時觀測,實現對溫度、濕度和成長情況的確認與管理。
據調查,日本農業物聯網技術最近又增加了感應數值異常并自動發出警告的功能。根據這種技術,在完成一期農作物種植計劃后,栽培數據將自動上傳進行比對優化,再反饋給種植者與經營者,作為下期栽培的參考數據。農場經營者即使遠在國外,也可以通過得到的數據制定銷售安排與栽種計劃,同時結合販賣管理、市場的流通與品質管理系統,更好地形成整體監控。
據日本高知縣一戶使用物聯網的農戶介紹,最初引進農業物聯網時,由于成本過高,技術較難掌控,物聯網設備長時間處于停用狀態。后在制造商與當地農協的工作人員幫助下,逐漸接受并理解了物聯網的運用,在家里看看農作物的照片、對比一下各類數據便可管理偌大的土地,并可較此前減少一半的工作量。
富士通的研發人員表示,現階段最主要的工作是不斷開發成本更低的優良系統與硬件。個人農場經營者盡管具備一定知識,但對智能管理設備的投資意愿不高。如能盡早讓農戶看到靈活運用智能設備獲得的成效,農戶積極性應該能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