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成為移動終端,是汽車變成了高富帥,還是高大上的互聯網操控了汽車發展方向?
谷歌發布預測,到2015年,全球將有66億互聯物體,其中,汽車預估有6200萬輛,將會是第三大互聯體。如今很多車企和互聯網企業看到了智能汽車的光明前景,開始了車聯網的競爭。
誘人藍海
汽車互聯網是怎樣的熱鬧場景?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內已有22家汽車企業開發并搭載了車載系統,包括起步較晚的自主品牌。從用戶數量來看,從2005年至今,中國車聯網用戶數已從5萬戶增長至50萬戶,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為1000萬戶,占彼時汽車用戶總數的將近10%。
再來看國際市場。根據媒體報道,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全球十大車企有9家展示了車聯網產品,包括奧迪、奔馳、福特、豐田等,集體向世界宣告汽車正在由傳統制造業進化為科技電子產品。
在車聯網大軍中,一方面是互聯網企業開始滲透到汽車,不久前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蘋果公司宣布已向主要汽車制造商推出CarPlay,通過手機連接車載屏幕搶占汽車智能控制的意圖非常明顯,而蘋果的競爭者谷歌已推出了OAA,旨在將安卓引入到車載系統中。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也在加緊布局,目前的各汽車廠商中,車聯網產品主要有通用汽車的OnStar,福特汽車的SYNC,豐田汽車的G-BOOK以及寶馬公司的iDrive系統等,經過幾年的發展改進,這些系統的發展已較為成熟。中國自主品牌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則是上汽集團的inkaNet,長安汽車的InCall,吉利汽車的G-NetLink和一汽公司的D-Partner等。
國內研究機構易觀智庫分析認為,預計到2015年,國內汽車產量規劃達到2500萬輛,車聯網應用和服務滲透率或接近10%的臨界點,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車聯網或將成為一個不亞于移動互聯網市場產值的超級藍海,樂觀預計,到2017至2018年,車聯網的產值甚至會追上移動互聯網。
然而,車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告訴記者,他認為目前汽車互聯還沒有實質進展。
同質競爭
在車聯網賺得眼球的同時,面臨著一些現實的障礙:各車企“各自為戰”,按照各自的理解設計專屬的車聯網,涉及系統多且雜,選擇一項功能需要層層切入系統,圖標看不懂、輸入繁瑣等。“名為車聯網,實際上只是車內網,頂多只能是同品牌車型之間的局域網。”一位車聯網用戶如是評價。
一項針對歐洲、美國和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超過1/3的通用車主從未使用過車內的各種聯網服務,25%的福特車主從未使用過SYNC,有28%的調研參與者認為,現在的車載APP功能過于復雜。
新華信汽車營銷解決方案高級研究員張俊雅告訴記者:“在功能方面,各家企業提供的車聯網產品大同小異,這是最大的發展障礙”。她認為現有的技術瓶頸并不能算是無法逾越的,比如語音識別、數據傳輸等,只是需要進一步完善而已,但內容上無法突破“與手機相類似”的困局,才是不能吸引消費者的原因。
“只有開放,才能讓目前封閉的、單向的車聯網系統,融入一個體系,進而實現無障礙的信息分享,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才能成為現實。”豐田汽車董事長內山田曾說。
除了硬件配備,車聯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障礙,張俊雅認為是后期續費的障礙。跟當初ABS、EBD、自動擋、天窗、胎壓監測等一樣,許多的汽車配置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由“高配”變為“標配”,當各家企業將車聯網成為“標配”后,續費就成為另一個障礙,與手機、電視的強制付費不同,車主有選擇用不用的權利,很多車主在免費試用期過后,就不再續費,就算車載系統有好技術和吸引人的內容,續費率也不會超過5%。
勢不可當
幾天前,所有中國iPhone用戶都收到了一條iOS7.1軟件更新提示。更新介紹中的第一項十分醒目地寫著:“新增了對CarPlay的支持”。沒有發布廣告,沒有刻意地宣傳,蘋果車載系統就這樣悄悄地來到中國,悄悄讓人們在同一時間知曉了蘋果在汽車行業的野心。
作為首批支持蘋果CarPlay的車企,沃爾沃在第一時間發布了車聯網未來計劃。其中令人驚喜的是,首個支持CarPlay系統的沃爾沃全新XC90,將于今年下半年迎來全球首發。
是汽車主導車聯網,還是互聯網介入汽車從而控制車企?
車聯網分析師李兆榮認為,互聯網企業主導比較靠譜。首先,汽車廠家是傳統的制造企業,缺少互聯網的基因,對飛速的網絡發展,汽車廠家的機動能力顯然是不夠的。汽車行業確實是個相對保守的行業,由于車輛涉及到駕駛者生命安全問題,因此,汽車廠家在選擇合作伙伴方面相對比較保守,在新技術的引進方面也比較保守。另外,汽車廠家屬于傳統制造業,因此,對于新的技術、新的領域的響應比較慢。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對此有相同觀點,他告訴記者,就像PC的發展一樣,汽車企業相當于做硬件的,互聯網企業做的是軟件,相比而言,它們更專業,因此也更具競爭力。
不過張俊雅認為,互聯網企業、汽車企業在車聯網領域是互相協作的關系,車企需要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支持,互聯網企業需要汽車這個平臺,很難說誰勝誰負。
整體來看,合資品牌的產品、服務和營銷推廣都比較成熟,如OnStar在海外已經有了很大的滲透率,2009年在國內成立公司獨立運營,G-Book也在2009年配備;而反觀自主品牌,有的2011年剛剛發布產品,有的還在研發階段。但是自主品牌的車聯網產品多是在3G、智能終端比較普及的情況下開始研發和投入的,整體的起點更高。
汽車是車聯網的載體,那些銷量較大的車企會有一些先天的優勢,更多的車應用系統,就會促使系統越來越完善。相反,如果產品開發出來后缺少應用,則會陷入惡性循環。車聯網產品未必要每個汽車品牌自己單獨開發,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標準進行共同開發,可以節省成本、也更加便于用戶的使用。
在智能汽車的世界里,汽車廠商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到底是競爭關系,還是合作關系,目前還難以結論。無論汽車廠商被革命還是互聯網企業被招安,車聯網都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