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蘋果宣布推出車載系統CarPlay,開始進軍汽車領域;而此前,谷歌也推出了無人駕駛技術。作為物聯網領域最有希望盡早落地的應用之一,車聯網已成為各大科技企業必爭之地,市場前景不言自明。
“餅”畫出來了,各種技術和開發企業層出不窮,各自“揉面”;但究竟如何有機“發酵”,把“餅”做大,參與者大多含混不清。當前的所謂車聯網產業,不僅產品、技術尚待成熟,而且商業模式也尚未明確。不同類型的企業爭先恐后進入車聯網市場,但卻未能找到讓產業鏈上各方各盡所長、各得其所的商業模式。大大小小的參與企業,從自身的單項技術或產品做文章,卻很少考慮到彼此如何對接。
車聯網與汽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金融、傳媒等領域都相關,是典型的跨界產業。如果參與者各自為戰,恐怕產業難以形成氣候,也很難長遠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車企都在各自搭建基于自身的車聯網,不同企業間無法形成互聯;各家車聯網產品在硬件和軟件方面沒有統一標準。企業各自為戰最終導致無法形成統一的產業生態鏈條,而用戶對于車聯網的真實感受只停留在一鱗半爪的局部。
跨界產業起步亂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盡快厘清參與者之間的鏈條關系,協力構建起自然生長的生態圈,讓這個看起來很美的產業真正做大做強。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說過,互聯網與汽車的結合不應該停留在現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所達到的程度,而應該是更全面、系統、立體、綜合的融合,自動充電、自動駕駛、自動檢測等要實現互聯互通。而豐田汽車董事長內山田曾坦言,“只有開放,才能讓目前封閉的、單向的車聯網系統融入一個體系,進而實現無障礙的信息分享,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才能成為現實”。
有人將2014年稱為 “車聯網落地元年”,這與科技巨頭入局不無關聯。但更重要的是,一些構建行業生態圈的自發行動已有萌芽。比如最近,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共同發起 “中國國際車聯網與智能交通系列活動”,其中的“同路人”生態圈沙龍活動,每期分享車聯網與智能交通的最新發展及趨勢信息,共建行業生態圈。而谷歌也宣布成立一個由谷歌、車企及其他供應鏈組成的聯盟,并不斷擴張。顯然,除了不斷改進車聯網技術、提升產品,結成共業聯盟,找到各自在產業鏈上的定位,并盡快形成規則和標準,才是車聯網未來真正“成市”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