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和智能汽車已經是科技行業的熱門詞匯,特斯拉以及蘋果剛剛推出的Carplay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但仍然沒有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這是為什么?國內在這方面的進展為何更加緩慢?
鄔賀銓:
車聯網不是一個新詞兒,的確是智能設備和汽車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物聯網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領域。但要真正達致車聯網時代,實現無人安全駕駛和交通智能調度等等,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這段路比手機跨越到智能手機的路程要艱險得多。
幾個關鍵性障礙沒有突破
車聯網牽涉到的軟硬件較之智能手機更為廣泛和精密。目前,汽車的自動駕駛、行車安全還有信號通信等方面均未實現突破。
以汽車信號同步問題為例,汽車是該保持實時在線還是在遭遇突發情況時才發出信息呢?如果保持永久在線,那么就必須一直占用信號頻率,如果所有的汽車都這樣,那么頻率資源很可能無法承載。如果緊急時刻才發出信息,那么信息啟動發布的速度能否保證?目前這方面仍然沒有很完備的技術來支撐。
當然,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建設專用網絡,比如美國就正在嘗試這種方式,但投資巨大,也不是短期內能普及的。
此外,汽車之間的相互感應問題也沒能解決,這關系到自動駕駛時前后車之間的識別問題。首先要保證前后車都安裝了數種雷達,這些設備的價格很可能會超過一些汽車的價格。目前在一些實驗車上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時不撞到其它車輛,但卻無法避免被別的車輛撞擊的可能性。
這里就蘊含著一個大前提,意即只有在所有的車輛都實現智能操作時,車聯網才具有足夠的意義。
谷歌(微博)蘋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從今年的CES和MWC上展示的情況看,雖然蘋果和谷歌等均拉攏汽車廠商組建了相關的聯盟,但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全球性的汽車巨頭。
因為,汽車行業的進入門檻比手機高得多,汽車巨頭的技術和資源沉淀也不是行業外的公司輕易就能趕上的。
因此,蘋果推出的Carplay盡管有突破,但也未涉及到底層領域,沒有涉及到汽車的根本控制系統,只是在應用層的體驗更貼近用戶。
至于近年來爆紅的特斯拉,其本質是新能源汽車,特色在于實現了兩大突破。
首先特斯拉突破了電池管理,使用了新的技術來調控電池,讓電池組里的電池不會內耗,而是共同發揮作用,從而為電動汽車闖出一條好路子。但是從去年10月陸續出現的幾個自燃事故看,特斯拉在安全方面仍然沒能讓人徹底放心。
其次,特斯拉的模式軟硬件垂直整合,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汽車廠商的制約,進入了汽車的底層部分。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的超高定價也阻礙了其的快速普及。
國內企業差距更為巨大
對中國廠商而言則更為困難,汽車的核心技術幾乎都是國外廠商的。動不了這些底層部分,在應用層進行開發可能也要仰賴于谷歌蘋果。如果只是加一些傳感器,則遠遠達不到車聯網的目的,無法和汽車根本的遙控系統、電動系統和安全系統結合起來。
國內的汽車廠商沒有突破,而IT互聯網公司更是無從進入。因此導致國內的相關研發遲遲不能取得突破。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也不及預期。此前有關部門規劃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在2015年實現50萬輛的產銷量,但去年才實現1萬輛,多數還是依靠政府補貼在生存,離市場化的智能汽車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