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關鍵字列表
消費者權益倡導者的調查揭示,許多汽車制造商不僅在收集駕駛者的行為數據,還將這些信息共享給第三方公司,涉及駕駛習慣、位置歷史甚至生物識別數據。盡管車企聲稱此舉是為了改善用戶體驗和提升安全性,但隱私風險引發了廣泛擔憂。
由于安全措施薄弱、隱瞞行為或可以避免的錯誤,黑客攻擊和數據盜竊已使遭受攻擊的公司總計支付了近44億美元,這一數字仍在增加。
微軟宣布推出Windows 11支持的Copilot+系列PC,其中包括Recall功能,該功能每隔幾秒鐘截屏一次,對其進行加密保存,并利用AI讓用戶搜索查看在應用程序、網站、文檔等中瀏覽過的特定內容。
D1net閱聞:美國背景調查公司數據庫被公之于眾 涉及27億條公民個人信息
美國背景調查公司數據庫被公之于眾 涉及27億條公民個人信息;谷歌發布AI加持的Pixel 9系列手機 向蘋果發起挑戰;英偉達多位高管拋售股票,黃仁勛2天套現2491萬美元……
本文探討了Telegram創始人Pavel Durov在法國被捕事件及其對應用程序隱私和加密技術未來的影響。
D1net閱聞:OpenAI推出企業版ChatGPT 新增隱私保護功能及支持長問題
OpenAI推出企業版ChatGPT 新增隱私保護功能及支持長問題;國內首個大模型標注基地落地???;比亞迪電子158億元大動作 加碼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
還是隱私!谷歌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官司,可能面臨50億美元巨額賠償
科技巨頭谷歌公司在歐盟的麻煩還沒結束,現在又在美國面臨一樁集體訴訟。
十多年前,作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谷歌和DoubleClick合并交易審查的一部分,美國的法律學者和倡導者就是否可以根據反壟斷法就隱私開展審查展開了辯論。
世界銀行對現代經濟史的研究表明,信息的公開透明和自由流動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中國改革開放后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但海量數據要產生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必須在打通信息孤島和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平衡的邊界。
人為倒賣信息、PC電腦感染、網站漏洞、手機漏洞是目前個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徑。個人信息泄露危害巨大,除了個人要提高信息保護的意識以外,國家也正在積極推進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立法進程。
物聯網(IOT)有能力讓我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方便,但許多批判家呼吁大家關注由此引發的消費者隱私問題。消費者團體、企業甚至政府都已經公開表示物聯網有被利用的危險,但這些真的值得消費者關注和積極應對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IBM近日被指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在圖片分享網站Flickr上獲取了大約100萬張照片,用于訓練其人臉識別算法。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