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醫生從業經歷和在國家衛計委任職背景的范晶,去年下半年選擇了從“體制內”脫離出來并邁入移動醫療領域,現在其身份是春雨醫生首席醫療官。
“這一輪浪潮會改變很多傳統模式。既然有這樣一個機會,我為什么不選擇去接受更多的挑戰、面對更加不可預測的東西?”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范晶將自己投身新領域的理由概括成三點:相信互聯網醫療;享受變化;認可所加入平臺的模式及團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春雨醫生(以下簡稱春雨)從2011年7月成立至今,經歷了一些方向上的改變,比如初期主要提供“輕問診”,去年先后推出了“私人醫生”服務,并通過與醫院合作的方式建立輕資產模式的線下診所。
“移動醫療被很多人質疑的重要一點就是,沒有線下的解決方案。很多人說,你在線上問了之后,不是還是要到線下去做檢查或者去做手術?”范晶提到,未來移動醫療一定會給患者(用戶)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向線下延伸。
在他看來,春雨醫生主APP的基礎模式是眾包問診,盡管這一模式已相對成熟卻還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單純的線上服務無法滿足患者更多的醫療服務需求,該平臺上大概30%的問題需要線下平臺做支撐;二是對患者既往情況的了解,是醫生做出判斷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市場涌現了線下診所、醫護上門、醫生集團等移動醫療的新模式,行業處在哪一個發展階段?政策在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未來發展趨勢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帶著相關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范晶。
移動醫療激烈廝殺時機未到
NBD:就您觀察,移動醫療行業目前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
范晶:目前還處于早期的探索階段,第一是從商業階段來說;第二個從服務模式來說,現在處于移動醫療公司集體的轉型期。原來每一個公司其實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然后獲得行業地位。比如,微醫只做掛號,丁香園做醫生社區,好大夫在線做的是線上的醫生點評,還有春雨做的是線上醫患互動。
2015年開始,移動醫療公司整體在做轉型。春雨想做整體的健康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微醫和好大夫在線在做互聯網醫院,丁香園自己做診所、提供線上HIS(醫院信息系統)服務。甚至到2017年,轉型都會成為互聯網醫療公司的主題,就看誰能更快占得先機。
但是我不認為在轉型過程中會出現相互廝殺、激烈競爭,因為(時機)還早,大家原有的主業不同,現在的轉型思路也不完全相同或者說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這個過程中還是大家進一步生長,去擴展整個生態圈。
NBD:行業目前有何明顯趨勢?
范晶:一是從線上服務向線下服務的延伸;二是每個公司都在基于自己既有的專業和特長尋求相對合適的發展方向;三是有相當大部分的公司把整合產業鏈作為未來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比如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和醫藥電商等;四是大家都非常重視數據并想有所布局。
但目前對于健康大數據,其實絕大部分的公司都還處在一個想象階段。大家不太知道怎么去做健康大數據,更重要的是多數公司拿不到這些數據。未來5年到10年,對健康大數據的挖掘、開發會成為互聯網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
慢病是切口 靜等政策春天
NBD:移動醫療領域正變得更細分,像3月份新氧宣布完成C輪融資,從微整形切入醫美市場。未來這一行業在哪些細分領域還有機會?慢性病相關的APP和服務又能否成為接近大眾用戶的切口?
范晶:醫療行業太大、痛點太多,幾乎所有的細分領域都還有機會,而在一些市場化程度相對高的細分領域就比如整形美容,可能會率先爆發和成長。
慢性病是未來移動醫療的重要戰略市場和切口,因為慢病符合很多重要特征:一,作為痛點,慢病如果管理不好對未來健康影響大;二,高頻,比如每天都要測血糖、量血壓;三,慢病管理的效果已有數據做支撐證明,現在管控得越好,未來出現并發癥的可能就越小、出現并發癥的時機就會往后推。
慢病領域的公司需要靜靜等待政策轉變,慢病這塊兒目前的最大問題并不是技術或是產品、運營,而是沒有買單方。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糖尿病病人1年的醫療費用大概是五千多塊錢,但是如果進展到腎功能衰竭需要做血液透析的話,他1年的醫療費用是十萬塊錢。也就是說,我們如果通過管理,每延緩患者1年的糖尿病進展就節省了他20年的治療費用。但是現在問題在于,我們國家的醫療保險不能為健康管理的服務買單,所以現在需要轉變觀念。
醫生集團運營不成熟 數據歸屬不明確
NBD:結合醫生多點執業的實際落實情況,您怎么看醫生集團的出現或者說醫生群體在移動醫療發展中的價值?
范晶:醫生是這個領域里重要的生產力。醫生集團的出現是一件好事,意味著醫生群體的覺醒,自身、資本都認識到了價值。但有一個問題是,目前醫生集團在中國還處于很早期的階段,究竟應該如何運營、如何實現自身價值、如何與現有醫療實體機構嫁接,以及與互聯網醫療協同,其實目前都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醫生集團發展還需要至少5年到10年的時間,才會有一個比較成型、被大家所認可的模式。
另外一點是,現有醫生集團的醫生,大部分以一個類似俱樂部會員的身份在參與工作,真正把自己當作市場經濟主體的人并不多。
NBD:醫院“信息孤島”、醫生多點執業和個人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等是機會也是門檻,這一行業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未來發展趨勢受哪些因素影響?
范晶:機會無處不在,核心在于如何解決用戶需求并應對市場變化。至于挑戰,政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醫學模式的進步以及行業人的觀念轉變。
政策上,未來對移動醫療公司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數據的歸屬、使用問題。如果沒有辦法明確數據的使用權限,任何進行健康大數據開發的人都會面臨法律障礙。而數據如果不能流動、不能有效地整合使用,就沒有任何價值。
因此,這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問題,這個問題的進展可能會相對慢。其他因素還有,金融市場波動會對公司融資等進展有影響,以及其他相關技術的進展。
NBD:如何看待分級診療?
范晶:分級診療的本質是讓患者獲得更有效而不是更昂貴的服務。這說起來是一個政策,但實際上涉及到整個衛生服務體系的方方面面,從醫療服務體系的規劃到建設、功能實現、分工協作,再到支付機制甚至是醫護人員的薪酬制度,牽一發動全身。
所以只改其中幾項是不行的,必須是組合拳。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醫療會成為很大的助力。互聯網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推動全科醫生,也有助發揮檔案連通和數據分析、預警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