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在移動醫療領域 ,西安盈谷科技是中衛基金投資案例中非常典型的一家,他們項目的核心是讓所有的醫療影像數據上傳至云端,醫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查看。醫療影像一般都非常大,少則幾十兆,多則至少1G,以往數據都存儲在醫生工作站,同一家醫院不同部門間也很難實現影像的實時分享和流通。
去年剛剛把windows,Android,iOS所有平臺應用都打通,目前已經和國內多家醫院達成合作意向并且已經完成部署,去年12月份與國內智慧城市計劃發展迅速的無錫市政府達成合作,為無錫智慧城市提供醫療解決方案。
西安盈谷下一步就要做2C的生意,而C端未來的需求將是無限大的。“未來我們將看到,患者可以不用帶著他的片子,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只用一個二維碼就可以讓醫生看到他的三維的醫學影像。”李文罡說。
在醫療影像行業里,西安盈谷創始人黃燁東的知名度很高,他用13年的時間將醫學影像的重建數據從最早的醫生工作站,上升到PC端,然后再上升到Tablet,現在他正在把整個的算法移動到平板和手機這個上面來,這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的,是經過了10多年嘔心瀝血的研發。
“2011年,黃燁東參加創新中國決賽,在半決賽上,我跟黃總認識的。”李文罡回憶說,黃燁東在影像行業10多年的深挖與堅持,讓李文罡很快便決定投資,這是西安盈谷的A輪融資。
技術上西安盈谷已經超過了GPS三大公司,用李文罡的話說就是“國際上這幾家也沒有做到這么極致。”下一步,西安盈谷正在考慮要開拓海外市場,比如正在接洽的馬來西亞醫療市場,因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島國,各個小島之間的數據流通較之陸地更為不便,更適合云端服務。
當前移動一醫療領域還沒有成型的明確的盈利模式,但是與其他行業的移動項目不同的是,實際上移動醫療的盈利方式方法很多,它盈利的可預見性以及盈利的空間都要大得多。
中國模式和國外模式最大的差異就是,國外保險公司是最大的支付方,而國內這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在李文罡看來,比較合理的一種方式是由多方貼補來形成閉環,患者付一點點,甚至不用支付,藥廠、臨床研究機構、醫療器械公司等等,各方都支付一點點。在國內以這樣的方式,成功的概率會高一些。
近來,移動醫療行業的創業速度非常快。這兩年外資企業中不少來自于GSK、默沙東,禮來等制藥的員工甚至高管出來創業。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的領域,創業成本最低的就是移動醫療。移動醫療正在從預約、導診等醫療服務的外圍服務,向各種疾病類型重度垂直發展。雖然最核心的遠程診療還因為政策限制而無法觸及,但是,創業者門都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卡位,以便醫生多點執業,網絡醫院等政策監管上一旦放開的時候,可以迅速開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