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遠程醫療技術與服務大會近日在京舉行。無線醫療物聯網總體規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組組長、北京大學無線通信與信號處理中心主任焦秉立教授在會上指出,遠程醫療服務使流動的就醫人群轉變成信息流,既節省就醫成本,也提高醫療效率。在當前的實際應用中,提高遠程醫療服務的標準化問題尤須應該引起關注。
我國看病就醫難的最大癥結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而利用網絡打破時空界限是均衡資源的方法之一。2011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3部門就無線醫療物聯網總體規劃聯合立項開展科技攻關。
焦秉立指出,遠程醫療服務的標準化目前滯后于市場實際。部分實際應用現已自然標準化,如遠程腔鏡手術、遠程影像圖像傳輸等,但更多應用的標準化還需要完善,如電子病歷等。不少醫院對現行電子病歷標準進行改造,使之更適合醫院實際工作需要,但這對于大規模數據的采集應用造成障礙,數據不規范統一,云計算就無從下手。
“標準化應該先從醫療服務模式著手。如腦卒中的篩查需要哪些步驟,如果沒有標準,IT技術人員在結構化數據時就無法編程。”焦秉立說,遠程醫療服務細節也需要標準化。如醫生通過遠程視頻對白血病術后患者進行隨訪,需要觀察患者皮膚是否有皮下出血,這需要高清影像支持,但如果光強照射、分辨率沒有統一標準,醫生難以做出準確判斷。
焦秉立特別強調,現在血壓監測等各種無線醫療設備種類繁多,能夠提供豐富的健康監護數據,但這些設備采用的是無線通信設備的制造標準,其輻射功率大小、對人體有無傷害,還缺乏醫療領域的權威認證和標準。如,心臟起搏器的速率是通過無線技術在體外設定的,其他無線醫療設備的電磁波如果過強,將會對心臟起搏器造成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