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值得重視,事實上,為了應對正在發生的各種變化,同時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危機時保持彈性,新技術對企業來說是重要的力量,它可以:
·更容易地遵守監管要求。
·提高其運作效率。
·為決策提供便利。
數字化轉型是必要的,它對財務職能尤其有益,該職能在交易過程和決策過程中提高了效率,其中絕大多數過程可以自動化,決策過程通過對數據的詳盡利用而促進,對客戶行為和市場波動具有豐富的洞察力。
從嵌入式金融和開放銀行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GenAI,本文將探索2024年財務管理的五個關鍵趨勢。
1.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崛起
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非凡進步,特別是在GenAI解決方案方面,使人工智能支持的工具變得如此廣泛,以至于它們深刻地改變了許多企業和市場。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財務團隊將被授權在幾個方面節省時間,包括:
·重復性任務的自動化。
·海量數據分析。
·更精確地進行現金流和風險防范。
人工智能的預測能力使其成為金融團隊的有力工具。事實上,在從來沒有如此多的數據可用,而且對預測的需求正在上升的情況下,人工智能代表著一個機會,可以提高預測能力,同時提高預測情景的可靠性。
許多用例仍處于實驗階段,但一些應用程序已經對公司的財務流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在2024年,這將是一個為企業部署人工智能的實際用例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趨勢,例如,畢馬威在202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的財務經理中,59%已經在稅務或財務流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2.規范使用云,優化嵌入式金融
云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通過以統一的方式隨時隨地訪問數據,云正在朝著自動化交易流程的方向發展,實時數據更新促進了團隊協作,提高了公司對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可見性,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云技術的高度適應性意味著可以更好地調整IT成本。
事實上,云產品非常靈活,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輕松增加或減少分配的資源,正如畢馬威指出的那樣,云在優化嵌入式金融方面可能很重要。
嵌入式金融意味著將金融服務整合到非金融平臺和應用程序中,模糊了傳統銀行業務和日常活動之間的界限,預計2024年,包括電子商務、拼車和醫療保健在內的各個行業的嵌入式金融解決方案將激增。
通過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到現有平臺中,企業可以增強客戶參與度、簡化交易并釋放新的收入來源,從而推動更大的創新和可訪問性。
3.保持區塊鏈勢頭,面向DeFi
盡管區塊鏈技術在FinTech中特別受歡迎,但它們的使用仍然僅限于某些參與者,然而,區塊鏈提供的可能性使其成為一種特別有效的工具,可用于:
·對擔保或證書及其出處立即進行可靠的認證。
·記錄在上面的所有元素的可追溯性。
·安全轉移資產。
·自動執行合同。
這種自我監管、防篡改的環境向所有人開放,代表了一種值得信賴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使審計或會計工作沒有錯誤或欺詐性操縱,因此,區塊鏈是提高稅收效率、降低稅收成本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可靠方式。
但2024年更有趣的是DeFi,它代表了傳統銀行和金融的范式轉變。DeFi平臺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提供包括借貸和交易在內的金融服務,而不需要中介機構。2024年,在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用戶興趣日益濃厚的推動下,DeFi應該會獲得進一步的牽引力。
隨著監管框架的演變以適應這一新興行業,DeFi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金融服務的民主化。
4.通過開放銀行業務實現金融工具的現代化
銀行業的發展,特別是2015年通過的《支付服務指令》(PSD2),最近導致了開放銀行系統的出現。得益于標準化的API,開放銀行允許與第三方服務共享客戶銀行數據。
如果開放銀行業務對客戶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優勢,他們現在可以通過各種API獲得個性化和更高效的服務,那么它也是企業的一項資產。
事實上,由于開放的銀行業務,金融職能擁有了新的技術杠桿,使金融格局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實時共享銀行信息為金融流程自動化開辟了新的機遇。
5.構建面向未來的FinOps解決方案
自動化財務操作、支付和對賬應繼續擾亂財務和會計職能。
通過將平臺與客戶的企業資源規劃和會計信息聯系起來,財務流程可以更有效地集中和自動化,消除任何手動數據輸入的需要。通過API,企業可以直接從其會計軟件或ERP系統啟動支付,交易速度更快,但使用可用的信息仍然同樣安全。
最后,現代數字工具使發票能夠以無差錯的方式系統地與其相應的銀行交易對賬,這使得企業的賬目更容易管理,同時提高了財務團隊的準確性。
科技趨勢有時看起來過于復雜,難以整合,這鼓勵首席財務官采取保守的立場,只關注自己的基本面。
然而,競爭將不可避免地迫使所有公司適應,否則就會遭受其他參與者獲得的優勢,因此,持續學習和創新是企業在2024年蓬勃發展的唯一選擇。
企業網D1net(hfnxjk.com):
國內主流的to B IT門戶,同時在運營國內最大的甲方CIO專家庫和智力輸出及社交平臺-信眾智(www.cioall.com)。同時運營19個IT行業公眾號(微信搜索D1net即可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在文章開頭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