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5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1月30日,“多元視域下的日本侵華與南京大屠殺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來自海內外的近百名專家學者交流分享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學術研討會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共同主辦。會上,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圍繞“日軍步兵第七聯隊與南京大屠殺”展開論述。王衛星說,在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中,學界往往較為關注日軍第六師團和第十六師團,因為這兩個師團是進攻南京和實施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主力師團。然而,他通過研究發現,只在南京駐扎10天的日軍第九師團第七聯隊,是在國際安全區范圍內,實施一系列暴行的主要部隊。通過日本士兵日記、《拉貝日記》等史料可以確定,1937年12月13日到12月23日期間,第七聯隊大肆捕殺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普通平民、強奸婦女、搶劫財物。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擴大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國際社會認知度和傳播范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運用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以及《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中英文刊等平臺和資源,籌建南京大屠殺史影像檔案數據中心,對相關史料進行電子化,為南京大屠殺歷史、“慰安婦”性奴隸制度及日本侵華史等研究提供服務。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此次研討會交流的研究資料和成果都將放入南京大屠殺史影像檔案數據中心,供世界各地研究人員使用。該中心預計到明年年底前可建成對外開放。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張憲文認為,南京大屠殺歷史今后的研究應靜下心來深入解讀與研究史料,轉移視角加強對日本的了解與研究,走出去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