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受著互聯網的影響,任何一個傳統行業都將生意做到了互聯網上,數據中心行業也不例外。其實數據中心是與互聯網關聯最為緊密的行業,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石,沒有數據中心的發展也就沒有互聯網如今的繁榮。數據中心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在影響著互聯網。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很有趣,因受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很多行業和職業都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以前化緣的改叫眾籌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師了,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了,統計改叫大數據分析了,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了,做耳機的改為可穿戴設備了,數據中心的都自稱“云計算”了,辦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了,圈地蓋樓改叫科技園區了,借錢給朋友改叫天使投資了,放高利貸都改叫資本運作了。短短幾年互聯網沖擊了幾乎所有的行業,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讓本來很普通的業務都變成了高大上,穿上了互聯網思維的外衣。
我們已經清楚了什么是互聯網,也感受到了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但是似乎還不是十分清楚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可以用四個詞語來高度概括,就是免費、速度、用戶、質變。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建立在“主營業務免費”的基礎上,比如360的免費殺毒,百度的免費搜索,騰訊的免費聊天工具,通過這些業務留住用戶,然后通過廣告、游戲等其它方式受益;互聯網技術門檻低,因此擴張速度就是生命,業績每年翻番在這個行業里再正常不過了,在幾年前團購的企業還有數千家,現在卻僅剩下數十家,可見這個行業更替變化的速度了;互聯網是最注重用戶體驗的行業,雖然互聯網企業不是從用戶身上直接賺錢,而用戶對企業的關注和評論卻能決定生死,所以互聯網企業整天都在挖空心思在拉攏用戶,監控網站的訪問流量,流量就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線;互聯網思維最強大之處在于可能由量變產生質變,這就是用免費或者成本價格銷售產品帶來用戶規模之后的一種新的可能性,阿里巴巴成立前十年一直在尋找扭虧的商業模式,因為搭建的商業平臺是開放給大家,并賺不到錢,后來隨著用戶量的積累,可以做一些廣告,推出了支付寶,天貓等等,這些業務都是在阿里通過淘寶積累出大量用戶和中小商家的基礎上才開始賺錢的,正是淘寶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后,才開始發生了質變,此后開始大賺特賺。
受互聯網思維的影響,數據中心都開始叫“云數據中心”了,實際上很多數據中心在新增了幾臺服務器之后,做了一些虛擬化應用可能就開始說自己的是“云數據中心”,多半是趕時髦,覺得如今不和“云”沾上關系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冒充“云數據中心”的不在少數。其實現有的數據中心不做徹底的改變根本無法承載“云計算”,真正的“云數據中心”完全需要數據中心新建才能滿足。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數據中心都需要“云計算”,具體要看是什么應用。不管數據中心是否真的需要“云”,但是卻一定需要互聯網思維。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看互聯網思維對數據中心的影響。首先是免費,數據中心也可以免費?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云盤就是免費的,互聯網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免費給用戶存信息,積累使用的用戶。數據中心可以通過二次增值的服務來獲益,比如向使用的用戶推送廣告,給用戶系統做優化,給用戶提供各種便利的收費業務等等。其次是速度,數據中心追求速度,這點正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特點,數據中心的訪問速度越快往往能提升改善用戶的體驗,速度也體現在業務部署方面,若有新業務需要部署時,數據中心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這將大大減少維護費用的支出。再次是用戶,數據中心需要的是海量用戶的訪問,只有達到規模效應,“云計算”才能發揮出技術優勢來,數據中心也非常注重用戶的體驗,盡量滿足每一個用戶的需求,注重用戶體驗,提供可靠、安全的訪問。最后是質變,任何事物都存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數據中心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反而會產生巨大的回報。如今的“云計算”,“大數據”,“虛擬化”等各種新技術,都是基于海量數據和用戶來實現的,也只有產生質變之后,這些技術才能發揮效能。比如如果一個數據機房只是一個辦公大樓的辦公網絡,那也用不上這些,滿足辦公樓里人員上網的功能就可以了,一般都不需要多么復雜的數據中心技術,大量的部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反而是畫蛇添足了,所以數據中心需要質變,只有用戶和業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各種新的技術才有用武之地。
互聯網思維強調開放、協作、分享,組織內部也同樣如此,它講究小而美,大而全,這些特征都是數據中心所需要的。數據中心應該更開放,而不是走向封閉,數據中心應該注重用戶體驗,而不是簡單的關注大小,數據中心應該根據自己業務部署,而不應該盲目地建設得規模過大或多小,只有穿適合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數據中心和互聯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如今互聯網思維影響著整個社會,也對數據中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有的數據中心新技術都包含有互聯網思維在里面,具有了互聯網思維的數據中心將是未來數據中心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