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資源浪費造成了巨大的管理壓力。無論國家層面,抑或者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漸認知到能效的重要性。而施耐德在能效管理方面有著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近日,針對能效、數據中心等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 APC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
黃博士坦言,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沖擊,智慧城市、萬物互聯等各種概念和話題均被無數次提及,而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傳統管理如何借助IT技術使之更加高效、智能。而要實現智能化無外乎需要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在云計算發展不斷加速的今天,通過智能化的確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效益提升。
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APC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
數據中心安全關乎國家未來
無論智慧城市、智慧電網還是智慧交通,假使希望做到真正的“智慧”,無非是實現管理的智能化,必然會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較為嚴苛的要求。那么現階段的智能化基礎設施較之過去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表現形式上到底有何區別呢?是否存在更深層次的意義呢?與施耐德所提倡的能效云有何緊密關系呢?
對此,黃陳宏表示,當前大家倡導的智慧城市建設,無非具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更加智能,在生產力和可用性方面具備較大幅度提升。第二方面就是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具備了智能化的方式才能保證整體能效的提升。有數據顯示,到2030年人類需要的電量是今天的兩倍,到2050年整個能源需要是今天的兩倍。另外,到2025有3億左右人實現城鎮化遷移,200多個城市人口超過一百萬,8個城鎮人員會超過一千萬,如此大規模的城鎮化必然在能源消耗方面面臨巨大挑戰。
因此,必須要智能化,而在智能化過程中會發現其所產生的數據會越來越大,這本身就催生了數據中心構建的剛性需求。站在更高層面,整個社會要保證其更加智慧,就必須需要確何基礎設施和各個系統之間能相互協同從而實現智能管理。數字化則讓這種管理最終落到綠色、高效的數據中心之中。可以說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實現離不開數據中心的支撐,數據中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上升到更高層面,可以說數據中心的安全關乎著智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未來。
而以前大家所提及的能耗與今天所說的能效只是一個相對與絕對的概念,能效只是更科學的定義。現如今很多方面都提及能效,而施耐德所提出的能效云則有個基本的東西可以做。例如宏觀能效管理方面,如何結合IT和能源技術實現智慧的集成和智能的協同是能效云考慮的范疇之一。施耐德的能效云主要是立足于云計算的社會化應用的角度來考慮。
重新定義確保社會能效可持續
那么未來到底如何定義數據中心,施耐德的數據中心建設對于整個社會能效的可持續發展到底又會帶來何種意義呢?
黃陳宏強調,除IT設施之外很多的基礎物理設施在數據中心建設中均未被重視,最顯著的體現在數據中心巨大的計算能力到底靠什么來支撐呢?答案是供電,只有保證合適的供電容量才能在確保數據中心可用性的同時實現能效的提升。而服務器和IT設備本身對于供能的質量和持續性的要求很高,要保證電源的不間斷和質量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另外,一個數據中心中諸多的高級計算能力,計算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的熱量,這些熱量如何處理施耐德也有充足的解決方法。
第三方面就是施耐德在數據中心能效方面的管理。每年大量的用電量如何做好能效管理,這是對于社會最好的保護,可以節省很多資源。最后就是數據中心的運營管理,施耐德可以將企業管理軟件和數據中心管理平臺結合在一起,但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IT設備部分,卻未發現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層面和基礎設施的管理層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DCIM(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