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媒體,自媒體的優勢在于它的互動性,和社交化。用戶自己就是一個新聞源,所以它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時效性和傳播性。而近幾年傳統媒體也在通過互聯網進行轉型,但基本上只是傳播形式上的改變,本質上的運營模式并沒有巨大變化,各個部門之間依舊是煙囪式的發展。
基于云計算構建融合內容生產平臺
目前大部分電視臺仍然將制作能力投放在電視媒體的內容生產上,缺乏為新媒體量身定制的內容。即使是那些已經開展了新媒體業務的電視臺,其電視內容的制作和新媒體內容的制作時相互獨立的,互相缺乏協同和資源共享。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媒體需要一個融合的,共享的全媒體內容生產制作平臺。
該平臺應圍繞“素材庫”、“節目庫”個“資料庫”,重構面向全媒體業務的節目內容采集、制作、發布平臺,并將現在的線性、流式內容生產模型轉換為矩陣式的融合生產方式,打破媒體渠道之間,部門之間的隔閡,實現對人力資源,內容資源和技術平臺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借助云計算,生產平臺可以通過僅增加計算或存儲設備而不需要調整基礎設施的架構,就可以實現新的業務快速上線,服務于出現業務平靜的媒體業務。
分布式數據中心鋪設全媒體傳播渠道
在全媒體環境下,大量互動式服務會被開發出來并提供給用戶。新的服務形式與傳統的、單向的廣播電視服務有根本的區別,這也驅使內容的傳播渠道發生質的改變。首先這些新服務將會通過IP網絡來提供,比如點播和直播視頻業務,現有的廣播方式只有在公共信息發布等場合才會使用,其次,為了讓更多用戶能夠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電視臺需要在全球各地提供內容分發節點,讓用戶能夠就近接入入,就近訪問,保證企業獲得流暢的使用體驗,通過讓業務和數據在數據中心之間分布式部署,可以提高業務可靠性。這是因為來自用戶的訪問可以根據需要被引導至離用戶最近的客戶服務節點上,避免單節點故障導致的服務終止。
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優化全媒體運營
“去中心化”、“碎片化”、“專業頻道”、“內容定制”等用于描述當下視頻媒體用戶對于內容個性化要求的詞匯不斷被創造和引用過來,以表達用戶對于內容多樣化的要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目前的內容越來越難以滿足觀眾的欣賞口味。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大數據分析。在提供雙向傳播渠道和互動終端的情況下,媒體機構將能夠通過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采集的事件,交易和日志等數據,從而構建出全媒體環境下的媒體用戶消費的行為分析模型,如觀賞模式分析、輿情熱點預測、內容市場細分等,從而對節目生產和服務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
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指導、優化媒體運營,除了需要有途徑獲得用戶相關數據、有關的分析人員以外,采用內存計算的硬件平臺是快速準確地發現客戶需求的高性價比基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