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思科CEO錢伯斯有時會為競爭對手在北美市場做一些“免費宣傳”,而對手們也津津樂道于“思科挑戰者”的身份,但思科依然是它們難以撼動的硅谷傳奇。長久以來,思科與微軟、IBM、英特爾等公司每個季度發布的財報,就一直是全球IT行業的晴雨表。
5月10日,思科發布了2012財年第3季度財報,凈銷售額為116億美元,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公司回暖跡象進一步明朗。巴克萊分析師Jeff Kvaal稱,“像思科這種提供整合網絡設備的大型全球供應商,將會是科技業中最好的投資選擇”。
“思科之所以能夠保持領先,就在于我們善于破除變化中的障礙,從而抓住每一次的技術變革浪潮。”思科公司全球副總裁張思華稱,在過去的三個季度中,思科重新定位了未來方向,并推動了公司的重新整合,“公司業績也越來越符合外界的預期,你可以說思科已經全面回暖。”
在張思華看來,在上一輪互聯網浪潮中,思科抓住了數據通信取代語音通信的機遇,而現在它已經瞄準了云計算、大數據、“后PC時代”的企業協作等新一輪技術潮流,這將使得思科重返浪潮之巔。
那么,這家網絡巨頭究竟做了哪些調整?未來它又將走向何方?
轉型方法論
曾這樣評價錢伯斯:他不像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那樣張揚,也不像微軟的史蒂夫?鮑爾默那樣愛作秀;既沒有谷歌公司創始人如日中天的街頭聲譽,也沒有像蘋果公司史蒂夫?喬布斯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崇拜者。“但他是一個最容易被低估的領導者”。
你應該聽聽他在2009年底思科股東大會上的最終結語,當時一些投資者感到難以置信,錢伯斯竟然會宣布將在30個市場領域鋪開戰線,質疑聲頓時襲來。但這位年過六旬的思科掌舵人很固執:“我明白你們中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戰線鋪得太開,或許你們說得很對。很多人覺得30個市場是太多了,但對我來說,這可能是太少了。”
很多人會覺得一向行事果敢的錢伯斯當時的確有些冒進,同時又很固執,但人們還是低估了他的魄力。
在經歷連續四個季度的業績不佳后,錢伯斯去年4月終于在一份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坦承,思科已經失去了業務重點,決策也過于遲緩,并希望員工“為即將到來的重點變化做好準備”。
“大手術”接踵而至。思科很快就宣布重組消費者業務,放棄Flip視頻攝像機部門,解散Eos媒體和娛樂操作系統技術部門,將Umi消費者網真系統與商業網真業務進行整合,并裁減550名員工。隨后的7月份,思科又宣布裁減6500名員工,同時放棄了在墨西哥的有線電視機頂盒生產設施以及5000名員工,總計裁員超過1.2萬人。
“當時擺在思科面前的新機會確實有30多個,這點毫不夸張,但我們內部做了很多的修正討論,最終聚焦為5個方向,即核心網絡與服務、云計算與數據中心、視頻、協作以及業務轉型架構。”張思華稱,在過去的六個季度中,思科一直在做調整,主要的就是要簡化運營,拋棄沒有太多盈利能力的業務,并進行整合調整,“現在的思科已經瘦身了,焦點更集中”。
這些并非切換車檔般簡單,思科大重組意味著需要將所有不同部門、不同產品的技術都整合到這五大方向的框架之上,很多員工短期內不適應,普遍反映需要學習很多不同的產品和技術。但思科管理層并未“手軟”,堅稱這是必須要做的調整,原因很簡單――思科規模很大,但并沒有大到無法去改變。
在遭遇困境時采用裁員重組的辦法,常被視為應對投資者及分析師詰責的首選套路,包括IBM、英特爾、惠普等巨頭幾乎都用過此招,但關鍵在于要有后招,要進行重新定位以及準確轉型。思科有過這樣的經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時,思科受到重創,股價從近80美元掉頭重跌,很多被奉為神話的創業公司一夜遁跡,但思科幸存下來,并重振旗鼓。
原因說來也簡單,思科認定IP數據通信取代語音通信是大勢所趨,趁勢進行了一些并購,一舉將業務從傳統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領域擴展到統一通信、視頻系統和網絡安全等領域,錢伯斯幾乎是下了一盤針對IP數據通信的大棋局。這也是思科145項并購記錄的大體由來,這一戰術打敗了很多對手,比如3COM、康柏、惠普、DEC、朗訊、西門子、北電、阿爾卡特等,可謂是百試不爽。
但在張思華看來,任何企業都可以進行并購或大轉型,關鍵在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在技術和市場的轉型浪潮中,如何進行調整,并在調整中打敗對手,這才是思科的本事”。
這套方法論就是先思考未來5年市場能夠走向何方,然后把所有的資源調整到這個方向上,推動整個企業去學習、去改變。
2009年初,思科決定進軍服務器市場,此舉最大的風險在于此前思科并沒有太多積累,并且會激怒像惠普、戴爾這樣長期合作的盟友。是穩守路由器及交換機市場,還是挺進服務器領域,思科內部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論,最終還是錢伯斯拍板去做。
“任何企業都會看到新技術的大趨勢,但領導者要做的更多,你需要對公司進行重新定位,還要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關鍵在于要能夠協調公司內部的利益分歧,使其向確定的方向進行傾斜。”張思華稱,思科的判斷在于虛擬化及云計算的市場已經趨于成熟,原先橫亙在服務器、網絡和存儲之間的傳統界限已經模糊,思科可以成為打通三者的整合平臺。
根據Gartner發布的一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調研數據,只有3歲的思科UCS服務器出貨量增長率高達70.9%,已躋身全球五強。
圖謀平臺化
有時候,錢伯斯的一些觀點更像是來自未來世界的遙遠預言,2000年時他說語音會免費,幾乎沒有人信,結果不幸言中。現在他又有了新的說法:“視頻就是下一個語音,它將是IT的最主要形式。”你會相信嗎?
今年3月,錢伯斯訪華期間還不忘“推銷”思科的網真視頻會議系統,在與一位大型國企的董事長簽訂合作協議后,他還與之做了一個新約定,90天后用視頻會議系統檢查雙方團隊的合作進度。
與其他IT巨頭相比,思科對視頻幾乎是情有獨鐘。按照思科的構想,未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個人,在通話時都會要求看到對方,高清視頻會是一個必須條件。
據思科的最新數據,2011年全球的數據流量為369 EB(1EB=1024PB,1PB=1024TB),到2016年將會達到1.3ZB(1ZB=2014EB)(大于1984至2012年間的數據流量總和),IP視頻流量在數據流量中的占比將會達到86%,而每月的IP視頻規模也將達3萬億分鐘。
近年來,思科也收購了科學亞特蘭大、騰博(Tandberg)、BNI等視頻解決方案公司,并堅信視頻將會改變企業全球協作的方式。
張思華有著自己的切身感觸,以前每年5月他都要去美國總部參加全球培訓會,幾乎所有的思科高層都要參加,現場聆聽錢伯斯對于未來技術趨勢與公司戰略的看法。但最近的5年來,他已不用再飛來飛去,網真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帶來近乎逼真的現場效果。
除了帶頭“實驗”自家的視頻會議產品,思科還盯上了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將帶來的協作變革。多年前,思科并不同意員工使用自帶便攜設備進入公司的網絡,結果有些員工就自發組建了一個網絡架構,用以訪問公司網絡,進行移動辦公。最終,IT部門認同了這樣的做法。
現在思科內部有自己的WebEx,今年還要發布一個Jabber,它就是一個企業版的在線狀態和即時消息應用方案,你可以在辦公區使用自帶終端,進行電話會議,而且是免費的。而思科的調查顯示,到2014 年,企業員工(或知識型工作者)的連接設備數量將有望從 2012 年的平均值 2.8 增長到 3.3,BYOD給每位員工帶來的效益為 300 美元到 1300 美元不等。
對于有著深厚網絡家底的思科來說,把控這些新市場機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它現在希望云計算也是如此。思科今年推出了名為“云享架構(Cisco CloudVerse)”的云戰略,將觸角延伸到了構建、管理和連接公有云、私有云與混合云所需的一切基礎要素,最終要實現所有云之間的互聯互通。
“云之間實現互聯互通是可能的,我們不認為這個是天方夜譚。”張思華說,企業會有自己的私有云,也會將一些業務外包到公有云中,但要保持企業業務的可持續性,企業必須保證這兩者之間的數據同步,而這是思科在核心網絡方面的強項。
多年以前,思科就提過“網中網(Network of Network)”的概念,以此來實現不同網絡的整合。云或許也將如此,你會在一天中使用蘋果或者Google的云服務,實際上你可以不知道它們的數據中心在哪里,也可能它們會將自己的一部分云服務外包出去,但無論如何你都需要使用不同的網絡,要實現云跟云之間的連接。當然,現在的技術還沒有到無縫鏈接的程度,這就是思科眼中的機會。
“思科一直在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起家是靠發明路由器,讓全球不同的局域網實現了連通,互聯網也隨之爆發,云也將是這樣。”張思華稱。
簡單來說,靠搭建互聯網起家的思科將重新搭建一個新的平臺,讓企業在云中運行自己的業務,并將這些云進行打通,而作為平臺商的思科將可以“兜售”大部分相關的業務,比如核心網絡與服務、數據中心、視頻、協作等。
如果這一構想如愿達成,思科將不再是四處出擊,而是從重新聚焦中斬獲回報。不過,潛藏的挑戰在于大公司擴張的邊界問題,在思科宣布進軍服務器市場之后,包括惠普、IBM、戴爾等巨頭幾乎馬上還以顏色,劃清界限,以至最終形成了目前云計算市場的聯盟戰爭的局面。思科為此也傳達了一些信號,即思科只做服務器、網絡和存儲(注:存儲網絡),其他的部分全部由包括VMware、EMC等在內的盟友經營,其中隱現思科要成為云平臺商的意圖。
現在,錢伯斯依然保持著掌舵思科的個人風格,幾乎很多話都是“未來五年思科要怎么走”,并努力讓員工堅信思科還是一家在增長的公司。而最終思科是否能夠實現這些“錢氏預言”,不僅要看思科的執行力,還要看他如何擺脫身后哪些如影相隨、且更加靈活的對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