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公司設立于上海自貿區,是高通全球首家芯片測試實體公司。高通表示,新公司將與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提供商安靠公司進行合作,開展半導體制造測試業務,高通的驍龍系列芯片、手機射頻芯片等產品都會在新公司進行測試,完成后運往全球各地,交到客戶手中。
11月11日,浪潮集團與美國思科公司共同宣布,二者合資成立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正式投入運營,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將致力于提供先進的網絡產品和技術,并在中國網絡人才聚集地投入建設網絡研發中心。
在特朗普要求美國公司將工廠搬回美國,并將對把工廠設于海外的美國企業征收潛在關稅的情況下,高通、思科這樣的科技巨頭為何依舊在中國設廠或開設合資公司,浪潮與思科合資又有何用意呢?
高通在中國設廠是為了更好的開拓中國業務
有網友認為,高通在中國開設封測工廠是因為華為海思強勢崛起的結果,因為國內競爭對手的崛起才迫使高通做出將封測工廠設在中國的決定。
這種說法聽起來合乎情理,但仔細思量經不起推敲。雖然華為海思和高通在手機芯片業務上確實有一定重疊,而且華為海思的麒麟960完全不遜色于高通驍龍820,但兩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競爭——由于華為麒麟手機芯片僅僅是華為自產自銷,因此并不會對高通的手機芯片業務造成太大沖擊,而在近年來一直試圖進軍中高端手機芯片市場的聯發科才是有可能侵蝕高通手機芯片市場份額的對象。
除此之外,集成電路產業大體上有原材料、設備制造、集成電路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幾個部分,高通和華為海思重疊的業務僅限于集成電路設計,而高通在華開設的是封測工廠,并不和華為有任何業務重疊,反倒會和長電科技、通富微電的大陸封測廠商存在競爭關系,盡管該封測廠很可能只給高通做封測,并不會和長電科技等大陸封測廠搶單。因此,將高通在華開設封測工廠的原因歸結華為海思崛起還是比較牽強的。
既然如此,那高通又為何要在中國開設芯片測試實體公司呢?筆者認為,原因在于更好的擴展中國大陸業務。在2014年,高通營業收入達264.9億美元,凈利潤達79.9億美元,其中總利潤將近一半源自中國市場。但在發改委發起反壟斷之后,由于新版專利授權協議給了大陸手機廠商更大的自由度,使不少大陸手機廠商未能在短時間與高通達成協議,因而專利費懸空未繳,直接造成高通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銳減44%。
不過,在和大陸手機廠商談妥了專利授權問題后,情況有所好轉,但2016年高通的利潤和2014年依舊有差距——根據2016財年GAAP數據顯示,高通全年實現營收236億美元,實現凈利潤57億美元。在付清發改委開出的罰單,并和眾多大陸手機廠商達成新的專利授權協議后,采取更加本土化經營的做法不僅可以換取政治保險,同時還能更好的開拓中國市場——在自貿區設廠不僅擁有靈活的國際貿易結算優勢,還能在稅收上享有優惠,幫助高通降低價格高昂的測試設備和工具的進口成本。此外,自建封測工程也能幫助高通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使高通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
其實,高通在中國積極實施本土化的做法遠不止如此。在發改委發起反壟斷后,高通就將部分驍龍400系列28nm芯片訂單交給了中芯國際,與此同時,華為則依然選擇臺積電來生產麒麟930、麒麟620等28nm芯片。從中可以看出,高通選擇中芯國際的做法顯然是出于非商業因素。
在去年,高通還攜手中芯國際華為、imec,共同投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公司,共同開發14nm制造工藝。此外,高通還與貴州政府合資成立華芯通半導體,目前該合資公司已經完成了人員招聘和隊伍組建工作……由此可見,高通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對落實本土化經營也非常熱衷,在中國開始自己首家封裝測試工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浪潮和思科合資是互取所需
在去年9月西雅圖中美互聯網論壇上,浪潮和思科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后,在今年11月11日,合資成立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根據浪潮集團與美國思科簽署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和合資公司的章程,其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而且合資公司將繼續使用“Inspur浪潮”品牌標識。
浪潮是國內出貨量第一的服務器廠商,而思科是美國網絡設備巨頭,兩者的合資有何深意呢?在斯諾登事件后,思科等國外網絡設備廠商在華業務受到重大影響,而競爭對手,如華為、銳捷網絡等公司業績卻節節攀升。在中國政府開始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完成身份轉換以更好的開拓中國市場已然是當務之急,因此,思科愿意與浪潮合資的原因就在于降低政治風險,以獲得中國市場,特別是政府采購的入場券。
那么一直深耕服務器業務的浪潮為何會對網絡設備感興趣呢?原因就在于新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浪潮顯然是想抓住以SDN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發展的機遇,加大網絡產品技術的研發,以在未來爭奪IT基礎設施、云計算、大數據市場時占得先機,而這就需要打通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三個環節,作為老牌服務器廠商,在服務器和存儲方面浪潮能夠自己解決,但在網絡設備上,就需要引入外來合作者來學習技術了。
什么是SDN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軟件定義網絡,是網絡虛擬化的一種實現方式,通過將網絡設備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開來,從而實現了網絡流量的靈活控制,使網絡作為管道變得更加智能。通俗的說就是軟件獨立于硬件,讓硬件標準化,軟件平臺化,信息中心化。SDN首次走進大眾視野是因為入選2009年《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十大未來技術,其核心思想是把網絡上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到一個核心控制器上處理,控制器可以針對信息編程和處理。
與PC曾經的日新月異和手機在前幾年的發展迅速相比,網絡產業的創新顯得停滯不前,斯坦福大學Nick McKeown教授認為支撐PC產業的快速革新有三個原因:
一是PC產業找到了一個簡單、通用的硬件底層,比如英特爾的x86指令集。
二是PC功能的軟件定義方式,這里的軟件定義就意味著靈活可編程,這種特點使得應用程序獲得爆炸式的增長,幾乎滿足了今天各種可能的需求,另外基礎軟件也獲得了極大的創新,比如從早期的DOS到現在Windows。
三是PC軟件的開源文化,Linux的蓬勃發展已經充分驗證開源軟件的成功。
然后,網絡設備行業卻一直沒有形成這樣的生態圈——雖然網絡設備廠商已經意識到建成生態圈能夠帶來很多好處,但是由于PC產業的Wintel聯盟的前車之鑒,使得網絡設備廠商在這方面顧慮重重,如果自己不能成為Intel、微軟這樣的標準制定者主宰生態圈,能就只能淪為惠普、戴爾、聯想等整機制造商,等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思科、華為、華三、Juniper等廠商就在網絡設備上既做軟件又做硬件,一切軟件從系統到應用全部自己完成。雖然Juniper曾經推動One JUNOS,開放SDK,試圖打造一個類似Windows的生態圈,但也沒能形成氣候。
Nick McKeown教授認為,如果網絡設備能像PC那樣,滿足簡單通用硬件底層、軟件定義功能和開源模式三要素,就一定能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而SDN就是這種理念下的產物。SDN的出發點是可編程按需定制、集中式統一管理、動態流量監管、自動化部署等等,有很多優點,比如有很好的擴展性,寫新協議非???,而且可以不要再受STP、OSPF、TRILL等協議的影響。再比如可以使用戶在一個邏輯點上控制整個網絡,不受網絡設備廠商(比如華為、思科)的限制,從而簡化網絡的設計和運營。還可以使網絡運維人員直接編寫程序,不用等設備廠商在專用網絡中的封閉式軟件環境中實現……因此SDN曾經一度被炒得非常火。
雖然就目前而言,傳統網絡向SDN變遷并非易事,而且由于將傳統網絡基礎設施切換到SDN模式會對企業帶來難以評估的風險,電信運營商、云計算數據中心依舊會報以謹慎的觀望態度。但這并非宣判了SDN的死刑,與之相反,SDN還是有市場前景的——由于傳統網絡的控制散布在華為、思科、華三等廠商的設備上,通過各種網絡協議將這些設備連接在一起,需要一個設備一個設備的人工調制,這直接導致部署一個網絡系統頗費時日。由于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到來,在服務上對時間的要求更高,過去幾天、甚至幾周完成系統部署已經有點趕不上時代了。
浪潮、華為、聯想、新華三將開始新的角逐
網絡設備市場一直被思科、華為、新華三、Juniper、銳捷網絡等廠商瓜分。在斯諾登事件后,除了思科與浪潮合資之外,華三與Juniper都完成了身份的轉換。華三曾經是中國最大的企業業務公司之一,在國內網絡設備市場也是獨占鰲頭,是華為與3COM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華為將華三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后,華三公司數易其主,在2010年又被惠普收入帳下。
在斯諾登事件后,華三與思科一樣日子不好過,在此情形下,“賣身”中國公司換取政治庇護是其最好的選擇,于是在2015年,紫光以25億美元收購華三公司51%的股權,獲得華三公司的控股權,在解決了華三完成外資企業向內資控股企業身份轉變之后,國內市場對華三公司將是一片坦途。出售華三51%股份,對惠普而言,雖然短期內會失去部分利益,但長遠看能長期從中國市場攫取利潤;收購華三51%股份,對紫光來說不僅收獲一只會生金蛋的雞,更使其擁有了路由器、交換機、網絡安全、服務器等相關技術。
不同于華三的“賣身”之路和思科的合資之路,Juniper找到了聯想這個貴人,并共同開創了一條合作的道路——聯想和Juniper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始在中國分銷Juniper網絡產品,并以獨立產品或以Juniper網絡產品與聯想產品一起捆綁的形式銷售給客戶,對于Juniper而言,與聯想合作可以打開中國市場。而對聯想來說,同樣可以彌補在網絡設備上的短板。
相對于與在網絡設備、服務器和存儲方面都頗有建樹的華為而言,浪潮和聯想雖然有服務器和存儲業務,但在網絡技術上相對于華為差距甚大,之所以用合資和合作的方式補全網絡設備的短板,不排除想抓住以SDN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變革的發展機遇,這對未來布局IT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和數據中心都有很大意義。華為、新華三在網絡設備市場上也將面臨像浪潮、聯想這樣原本屬于圈子外玩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