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司近日對外宣布,該企業已經在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和中國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其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
在網上,網友們對這一新聞的評論“姿勢”相當一致——“支持華為”“為國貨點贊”等等。之所以出現這一局面,皆因為以往中國企業在跨國知識產權訴訟中往往是坐在被告席上,此次華為主動出擊叫板三星,并且是在美國和中國同步提起訴訟,確實讓中國網民、中國企業有揚眉吐氣之感。
隨著中國企業的成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訴訟中的角色開始逆轉。去年,華為通過蘋果公司許可專利,獲得數億美元的專利費用;而在裝備制造業領域,中聯重科通過法律手段在阿根廷等多國成功維權,奪回商標權;三一重工則在英國、美國和新西蘭,都打贏過侵犯專利權和商標官司。
應該說,華為等一大批知名中企在知識產權方面實現華麗“逆襲”,其底氣來源于企業實力全方位的提升。
其一,是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迅速提高。以華為為例,擁有超過7萬人之巨的研發團隊,每年研發投入都達到上年銷售收入的10%以上,這樣的人力物力投入讓華為在2014年、2015年兩度成為全球申請專利最多的企業,壓過了美國高通等傳統名企。而在這一榜單上,中興等中企也同樣表現搶眼。這說明在全世界創新版圖,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
其二,則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不斷提升。光是懂發明創造,不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樣會在全球競爭中吃“啞巴虧”。華為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知識產權部,迄今已有超過300名專職員工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三一重工也提前對海外市場的經濟法律風險進行過全面分析,其法務部門不像其它企業那樣主要從事勞資人事、債務糾紛等工作,而是早早把重心放在了研究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方面。
回過頭看看這一批華麗逆襲的中國企業,它們的成長史,其實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制環境的成長史。只有相關法律法規越來越嚴格,才能保護創新者獲得回報;相反,若抄襲、山寨沒人管,越是重視創新的企業,可能就越快破產。隨著《知識產權法》的出臺,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自主創新、尊重創新的重要性,創新開始成為商業競爭中的撒手锏。隨著中國企業邁步走向海外市場,國務院最新出臺的相關文件,也明確提出將加強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海外布局規劃、拓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渠道、提升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水平等。
應當看到,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還有很多需要完善之處,但“華為們”的逆襲已經充分說明,重視知識產權終將帶來豐厚回報。唯有進一步強化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同時引領更多企業在世界范圍內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才能讓中國企業真正占據全球競爭的優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