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紫光推出百億并購基金TCL“陽謀”
2 月23 日TCL 集團發布公告稱,TCL 集團與紫光集團擬利用雙方各自的產業和資金優勢共同打造一只目標規模為100億元的產業并購基金。
在傳統家電毛利不斷走低之時,這只基金的成立不禁讓人聯想到作為制造企業的上市公司在實體產業中是否遭遇天花。而李東生與紫光的結盟背后,又有什么“陽謀”?
100 億解決家電毛利走低?
TCL 與紫光聯手打造的這只基金暫定名為“西藏東偉興華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基金首期募集金額為人民幣18.02 億元,其中TCL 集團旗下TCL 創投與紫光集團子公司紫光清彩各認繳出資9 億元,西藏東偉基金管理中心作為普通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出資人民幣200 萬元。
并購基金后續81.98 億元的募集金額將向外部投資人募集,或由TCL 創投及紫光清彩增資或者參與投資后續募集的子基金。
這只基金將重點投資于紫光集團和TCL 集團產業上下游及相關產業、TMT、工業4.0、中國制造2025 及互聯網+等行業等。
談起與紫光此次合作的考慮,李東生表示,“紫光在高科技創新尤其是半導體和芯片技術上有非常強的優勢,TCL 在品牌、渠道、產品技術上有成熟的基礎,去年我們產品的47%在海外銷售,對芯片的采用量大,因此雙方有很大的互補性。”
“過往企業設立投資和創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起創投基金,其他投資人參與,一種是企業對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直投。而這次涉及的基金規模較大,紫光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并對雙方如何運作基金有具體的思考,考慮到投資形式又不宜太復雜,所以與紫光合作是最佳的選擇。”李東生說道。
對于紫光和TCL 合作這件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稱,“這是一個趨勢,這幾年產業在生態化,資本在關聯化,生意圈化,我們這個圈子里大家通過資本的協同、業務的合作,實現強強聯合的能力,你不在這個圈子,將來很難玩下去。”
而此次TCL 集團與紫光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不禁讓人聯想到作為制造企業的上市公司在實體產業中是否遭遇天花板。
李東生對此回應道,“2016 年,從各個機構發布的企業信心指數上看,都是歷年企業最低的一次,這個趨勢是理性的。但中國很多企業家的實際信心指數要比機構發布的指數高很多。大家的共識是,挑戰是存在的,雖然不能改變環
境,但可以改變自身,在這輪優勝劣汰調整的過程中改變自己。”
李東生認為,好消息是大家都很難,壞消息是行業難。大家都很難,如果你能解決這道難題,那就是好消息,希望在這輪全球產業調整中,通過產業并購基金的方式為企業尋求更多機會。
一直強調向“智能+互聯網”轉型的李東生,如今提出打造產業生態圈折射出的是傳統家電企業的轉型困境。
除TCL 外,創維搭建“智慧互聯生態鏈”,推出開放戰略,與互聯網公司、寬帶運營商、內容應用商、增值服務運營商等抱團發展;海信同樣布局生態鏈。
透過生態戰略,家電企業希望引入毛利率較高的相關產業和業務,以解決家電主業毛利不斷走低的現實問題。
對于TCL 來說,公司旗下業務群除華星光電毛利率較高外,多媒體、通訊、冰洗業務等毛利難以為繼,其中多媒體
業務在2015 年前三季度為虧損。而在這些傳統業務以外,TCL 互聯網相關產品和金融業務保持了較快增長。
此次與紫光聯姻,TCL 希望以百億資本同時借助紫光在半導體和芯片技術方面的專業經驗,在全球尋找可整合及高收益的項目。該基金主要通過項目上市或者并購等方式實現退出。
樂視現身TCL生態圈
在與紫光聯手尋找高收益機會的同時,TCL 也把昔日對手樂視變為公司生態圈的一環。
去年12 月11 日,TCL 子公司TCL多媒體引入戰略投資者樂視網。按計劃,樂視投資TCL 多媒體22.7 億港元( 約合人民幣18.6 億元),取得其20.1%的股權,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同時可向TCL 多媒體提名兩名董事。
TCL 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商和經銷商之一,但主營電視業務的TCL多媒體2014 年、2015 年出現業績下滑。2015 年前三季度為虧損3.02 億港元。
不過,樂視并不在意TCL 多媒體的業績表現,而是看到了TCL 多媒體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樂視網在公告中稱,TCL 多媒體擁有完整的硬件生產能力、領先的研發基礎、強大的供應鏈保障和完善的營銷網絡。同時,TCL 品牌的互聯網電視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和廣泛的用戶基礎。這些資源將與樂視圍繞“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展開的生態模式形成互補。
盡管樂視進入電視市場已經三年,但累計銷量僅500 萬臺,2016 年計劃銷售600 萬臺。TCL 多媒體2015 年累計銷售液晶電視1734.3 萬臺,是樂視2016 年全年目標的近三倍。
同樣,TCL 多媒體也需要樂視。
TCL 早年提出向“智能+互聯網”轉型,自建智能電視互聯網應用平臺歡網、全球播,開發了Android 系統智能電視等,但整體轉型似不理想。
李東生曾公開承認,傳統企業確立互聯網基因難度較大。而在與樂視達成戰略投資協議及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后,李東生連發兩條微博稱,“讓我們催生家庭互聯網生活方式的深刻改變”,“全新的大屏互聯網生態圈從此開始”。
與紫光、樂視達成盟軍后,TCL 試水、發力以至彎道超車成功造就自己的生態圈,還需要一個過程。
“買買買”停不下來
在宣布與TCL 集團聯手設立100 億元規模的產業并購基金之后,趙偉國稱,紫光集團未來將要做3000 億元產業投資和并購基金,而今年至少會完成600 億~800 億元投入,設立5 只左右的產業并購基金。
“ 在這一過程中,紫光集團將和國內在某些領域具有強勢地位的企業,以及國內某些政府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一個新的產業生態,讓中國企業在技術上和業務上迅速在國際上進入前三,甚至更好的位置。”趙偉國表示。
由此看來,紫光集團的“買買買”模式短時間真的停不下來。
據了解,從2013 年收購展訊開始,紫光集團開啟了一連串并購,一躍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的龍頭,并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制造廠商。
2013 年7 月,紫光集團以17.8 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隨后,又以9.1 億美元收購另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2014 年9 月,英特爾以90 億元人民幣入股紫光展銳,持股比例約為20%。
紫光集團由此獲得了英特爾x86 架構的授權,可以研發和銷售相關產品。
而到了2015 年,紫光集團“ 買買買”模式正式邁向高峰。
2015 年2 月,紫光集團10 億元入股TCL 集團,成為其第三大股東;4 月,紫光智能、紫光4.0 分別出資20 億元、10億元參與沈陽機床增發,共買下沈陽機床21.52%股份;5 月,紫光集團控股的紫光股份宣布28 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51%股權,紫光業務將拓展到和服務器、存儲相關的IT 領域;10月,紫光集團宣布向臺灣力成科技投資6 億美元,收購力成約25%的股份,成為這家內存封測廠商最大股東;11 月,紫光集團參與同方國芯的800 億元巨額非公開發行預案,同方國芯控股股東變更為西藏紫光國芯,持股比例20.75%。
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9 月時,紫光集團旗下子公司紫光股份投資38 億美元入股美國西部數據公司,但在2 月24 日紫光股份發布公告稱,因為需要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程序,公司決定終止該筆交易。
雖然此次收購受挫,但顯然紫光集團的“買買買”模式并不會就此終結。趙偉國表示,“與TCL 合作的是我們今年宣布的第一只基金,今年我們會宣布5 只左右的基金,總額至少在600億~800億元之間。”
結盟紫光推出百億并購基金TCL“陽謀”
趙偉國還表示,通過并購,紫光這些年保持了60%的增長。“企業的發展最核心是戰略,戰略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永遠要尋找與眾不同的發展戰略,如果大家戰略一樣,完全拼管理,管理趨同的結果就是讓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慘烈,更掙不到錢,競爭更加激烈。”
千億投資從何而來?
趙偉國對紫光集團這幾年“買買買”的成績是足夠滿意的。
他表示,“紫光集團6 年半的成長,特別是這4 年通過投資并購的發展歷史,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故事,一開始我到處求人拿錢跟我合作,現在跟我們合作的人特別多,拿10 億以下的人我是不見的。做企業是拿結果說話的,這三年紫光集并購歷史的結果證明了我們的能力。”
但是,對于動輒上百億上千億的資金,以及未來3 年要投入的3000 億元,紫光集團哪來的這么多錢?
按照趙偉國日前的說法,這些資金主要會依靠基金的方式解決。之所以采用基金化的方式,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它可以讓企業負債不那么高,二是也可以讓更多的社會資本、資金、資源來參與企業的成長。“因為我們不是央企,也沒有人給錢,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錢的事情。”趙偉國稱。
事實上,并購歷來都是一件十分兇險的事。而紫光集團頻繁大手筆收購,如何控制其中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呢?
“大家都讀過MBA、EMBA,大概有70%的并購會失敗,20%左右半死不活,只有10%會成功。從歷史來看,紫光集團這幾年的并購并沒有失手,原因就在于我們緊緊圍繞自己的戰略方向收購好的企業,企業資源之間一定要有協同效應。”趙偉國說道。
趙偉國同時也坦承,紫光集團的確受到了一些非議和爭議。“我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大家看到我們的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收購的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我們都在踏踏實實做事情,盡量把事情做好。”
而TCL、樂視及紫光的結盟,是否能把事情干好,還需要市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