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百無禁忌,也就有感而發,寫下了下面的這段文字。
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惠普出售華三51%股權的動作有了結果,接盤者是清華紫光,這意味著交易成行后,華三控制權將轉移到國產廠商手中,而這也將是命途坎坷的H3C又一次變更東家。
或許天意如此,至于是換三次(H3C),還是換四次(H4C)貌似都已經無關緊要了,反正都已經差不多習慣了,但這次更換控股股東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為了讓這場夾帶了不少私活的并購順利成行,惠普對華三管理層做了很大調整,人來人往之間,籌光交錯之間,義憤填膺之間,登高吶喊之間,華三還是那個華三嗎?
為什么要賣
至于惠普為什么要賣,這方面的分析和報道已經很多了,主要原因總結下來,無外乎幾點。
首先,惠普有點缺錢。
在惠特曼執掌惠普之后,除了來回折騰和大幅裁員之外,惠普并沒有找到脫困的辦法;更重要的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惠普之道”已經完全不見蹤影。
惠特曼要進一步的整合惠普,包括裁員優化也好,并購新的企業也好,都需要資金支持,出售華三的部分股權,可以換來大量的現金。當年的收購,只花了27億美元,怎么算都是個賺錢的生意。
其次,惠普要在示好中國的同時,還有些劣質資產需要處理。
由于受到斯諾登事件的影響,國外的IT巨頭在國內的日子并不好過。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中國本土市場,真正的和中國市場血脈相依,不同的廠商思路不同。但找一家國資背景的企業進行合作是個比較通行的辦法,比如英特爾就出資15億美元入股了紫光,間接進入了澎湃增長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
得益于現網(特別是政府的12金工程)中龐大的產品存量,華三是必須要實現國有化的;對于惠普而言,出售華三部分股權,既能示好中國政府,還能順帶著夾些私活,把半死不活的x86服務器產品一道甩手。
再次,華三有點沒落。雖然我個人也不愿意承認這一點,但的確是個事實。
遙想當年,08/09年的華三達到了顛覆,在企業網市場上直逼思科;在存儲/視頻監控/安全等細分市場上也開始嶄露頭角,如果沒有當時的那場并購,華三說不準在這些領域都走到了行業前列。
但并入惠普體系之后,華三的這些細分領域都陸續被剝離,僅保留了核心的網絡產品。這些動作帶來了很壞的結果,華三整體收入開始下降,好幾年都沒有緩過神來;高管團隊(張鵬國、李治、王兵、王巍)陸續有人出走,而且都是帶著團隊,而這些人正是華三的價值所在。特別是在鄭樹生離職之后,華三的研發和市場兩大體系開始出現了部分脫節,特別是在研發路標和市場需求的耦合上,這都給后來的變化埋下了引線。
這些可以看做是內因,外部因素在華三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那就是斯諾登事件所引發的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大考。在這場運動中,華三的身份非常尷尬:它的主要用戶群體都在國內,而且政府/金融/高校/電信等群體占了很大比重,而這個客戶群對于安全事件非常敏感。從目前的一些數據來看,華三雖然保持著國內企業網市場頭名的位置,但卻開始面臨華為、銳捷等企業的強力挑戰。
為什么要買
對于華三控股權的出售,國內有很多企業都很感興趣,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首先,華三的江湖地位擺在這,依然是國內最大的企業級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手中握有大量的優質客戶。
其次,華三的營收狀況擺在這,按照現在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如果按照國內同行銳捷的市盈率。華三回歸之后,如果能夠登陸資本市場,就會造就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對于買家而言,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第三,解決華三的身份認同問題,進而解決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作為國內最大的企業級網絡設備廠商,華三的國有化是不可回避的,這牽扯到國家安全。但有能力吃下華三的,也只有不差錢的央企和華為了。
在華三的這場并購拉鋸戰中,曾經出現過幾個買家的名字,比如中國電子、紫光和中國華信等實業公司,也有一些諸如工行投資等金融機構。不同的買家有著不同的打算,我就在此稍微做些分析。
最先傳出緋聞的是中國電子,這是一家標準的央企。在董事長芮曉武的帶領下,中國電子煥發出了新時代的第二春,初步確立了新型顯示、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務三大戰略板塊。
實事求是的講,中國電子和華三的耦合度是比較高的,甚至中國電子旗下還有家企業叫盛科網絡,主打產品就是網絡交換機的芯片。但不好的是,如果在中國電子旗下,華三團隊能保持多大的自主權是個疑問。
其次是中國華信,可能很多讀者對它不是很了解,但這并不能掩蓋中國華信的雄心。不知道華信,但你肯定上海貝爾、長飛光纖等企業。不錯,中國華信就是這些企業的中方股東,它也在朝著百億的目標邁進。
更重要的是,華信在去年下半年收購了阿朗企業網業務,正式進入了企業級網絡市場,這和華三的定位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由華信來收購,可能會起到一定的協同作用,阿朗企業網在海外的渠道還不錯。但華信整體規模還是偏小,特別是與中國電子比起來,能否吞下華三是個很大的挑戰。
最不靠譜的就是紫光,但偏偏就是這家不挨邊的企業,最終可能將華三收歸囊中。
在我看來,包括惠普、紫光、華三三家能夠最終走到一起,都有著自己的算盤。惠普希望盡快出手,老是這么吊著,只能引發華三新一輪的動蕩和下滑,最終影響售價;紫光希望盡快接盤,趙偉國最擅長的就是資本運作,華三如果能夠登陸A股,又將是大賺一筆;華三希望的是保持獨立運作,同時能夠給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團隊有個長期激勵。相互妥協一下,最終的交易也就達成了。
正如紫光集團總裁趙偉國而言,只有芯片是主業,其余的都是生意,而這個生意就當然包括華三在內。既然是場生意,還那么在意華三的實際運營管理干嘛?華三就繼續在新任CEO曹向英帶領下繼續前行吧!
在這場博弈中,誰都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