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1年2月3日晚10:30,ICANN(國際互聯網名稱與編號分配公司)正式宣布全球所有IPv4的地址已經耗盡。自此以后,ICANN再無任何新的IPv4地址可供分配。
相繼6月8日世界IPv6日這天,400多家運營商、企業和機構參與了IPv6試運行測試,未發現任何重大事故。測試結束之后,Google、Facebook、Yahoo等互聯網巨頭聯合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在他們自己的主要網站上永久支持IPv6訪問。
IPv4地址即將耗盡的警笛在人們的耳邊已經吹響了很多年,作為IPv4唯一的繼任者,IPv6早在1995年就經過IETF的批準成為正式標準。但到16年過去了,IPv6流量仍然還不到互聯網總流量的10%,非常的不給力。2011年卻是一個IPv6發展史上的分水嶺,在地址危機與巨頭支持這樣的雙重背景推動下,可以預見IPv6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邁著小步在升級之路上緩步前行了,未來的兩到三年里,IPv6勢必將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普及。
盡管IPv6的到來已經是一場勢不可擋的變革,但變革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會給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人們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
IPv6網絡的實施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需要依賴從終端、網絡傳輸設備再到應用系統的端到端支持才能得以實現。
我們可以看到,從終端到網絡層設備再到應用系統,對IPv6的到來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但互聯網全網的重大協議切換并不只是這么簡單,技術上的準備只是其中一個層面,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層面就是對IPv6網絡流量的全面管理。
IPv6時代的到來,給網絡應用的流量模型帶來了新的變化,IPv4的流量管理體系和機制也將會面臨新的挑戰。IPv6相較IPv4而言,地址空間得到了極大擴展,首當其沖的得益者就是各種P2P應用。
眾所周知,P2P技術的實現原理在于為網絡中各個終端間建立起一個點到點的可用連接,使得同一個網絡資源可以同時從不同節點處獲取,從而大大提升資源在P2P網絡節點間共享的效率。在IPv4時代,NAT雖然對終端間的直連直通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正好也成為了P2P應用的天然壁壘,公網的節點無法直接連接到位于私網地址的節點,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P2P泛濫的威脅。
而當網絡全面升級到IPv6之后,任何一個終端都能獲得獨立可訪問的公網地址,P2P的連接再也不會受到NAT地址區塊的影響,從而可以更加無所顧忌地施展手腳,將寸土寸金的網絡出口打得千瘡百孔。
P2P只是IPv6帶來的潛在管理風險之一。目前在國內,IPv6的應用和研究尚屬于小眾領域,絕大部分管理者對IPv6可能帶來的問題缺乏充分的認識。幾乎所有的IPv6網絡過渡解決方案都是采用了v4/v6雙棧覆蓋,對于同一批接入用戶,在IPv4側已經擁有了成熟完備的管理設備與措施,但IPv6管理卻形同透明,由此產生的管理盲區必然將為網絡管理帶來新的問題。在IPv6普及的戰鼓已經敲響的時刻,再不開始關注IPv6的流量管理問題,只怕為時晚矣。
網康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網絡應用管理設備提供商,時刻對網絡新興技術的發展保持著持續跟進,在業內率先對IPv6的流量分析與管理進行了全面支持。網康智能流量管理系統能夠自動適應IPv4與IPv6網絡,對IPv6網絡進行有效管理,以實現:
1. 對IPv6網絡流量進行識別分析,以全面掌握流量的特征、構成、行為等關鍵數據。
2. 在掌握流量數據的基礎上,基于網絡管理需求,對不同類型的IPv6流量行為進行區分控制、梳理,以達到對網絡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