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9日發布的《5G在中國:展望和地區比較》報告預計,我國將在2020年實現5G商用,2025年將有4.28億5G用戶。
據新華社6月30日消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截至2017年4月底,我國4G用戶達到8.49億,占移動用戶的62.9%,移動流量呈爆發式增長。
報告預測,在早期5G網絡的個人消費市場,增強移動寬帶(eMBB)將是核心應用場景,5G商用后的主要服務將包括基于4K/8K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等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潘峰分析認為,為滿足這類高帶寬應用的需求,5G早期的核心目標將是擴充無線網絡容量,分流4G網絡壓力,以滿足不斷提升的移動寬帶數據流量需求。5G時代可能產生一些新的終端類型,但預計智能手機仍是5G商用初期的主要終端類型,且受到芯片和射頻模塊等關鍵因素的影響,早期5G智能手機定價可能高于4G。
根據報告,相對于個人消費市場,企業市場將給5G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且5G商用的企業市場將主要為汽車與運輸、物流、能源、公共設施監測、安全、金融、醫療保健、工業和農業等一些重要垂直行業。
在資本支出方面,根據中國移動運營商的調研表明,5G投資相比于4G將更加平緩和持久,大概將從2018年持續到2025年。早期的商業部署可能需要投資到小基站和傳輸的升級上,且2020年之前也不會出現5G資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達到與4G類似的25%或者更高水平的情況。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我國5G連接數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速增加,到2025年將達到4.28億。但相比于4G發展,5G的普及將相對較慢。潘峰表示,5G連接數的增長將取決于5G網絡的部署進度、5G終端的成熟度、價格和運營商的補貼力度等因素。
此外,我國5G市場的發展還將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商業模式創新和初期的收入增長仍然是主要挑戰,部分原因是AR和VR等領域缺乏可用的內容和應用,以及設備存在成本過高和可用性的問題,這需要依賴于更廣泛的網絡部署和5G生態系統的更高成熟度,特別是基于5G高可靠、低時延能力的更具創新性的服務。此外,還存在一些垂直行業及其投資環境在中短期內還不成熟、垂直行業市場需求碎片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