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分析師Michael Mandel將物聯網描述為“互聯網到物理世界的延伸?;ヂ摼W已經改變了數字產業,而物聯網將改變物理行業。”
750億部,這是摩根士丹利預計的、到2020年可連接到物聯網(IoT)設備的數量。物聯網(IoT)一詞往往與商業、工業和政府環境內的、“智能物體”之間的嵌入式機器對機器(M2M)網絡通信相關聯。憑借其提供連接物體(如鐵路控制或智能電網傳感器)的實時可見性和控制能力,物聯網網絡注定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與倫比的透明度和效率。
目前大多數廣域網(WAN)原本是一種局域網(LAN)技術,所提供的全球性語音、視頻和數據通信流量都基于以太網。以太網的通用性、高性能和低成本也使它為許多新興應用的基本選擇。它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各種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工業和政府網絡中。
圖1:思科公司(Cisco)首席執行官預計,物聯網(IoT)是一個19萬億美元的市場,預期到2020年連接到物聯網的設備可達750億臺,或80億人中的每一個人平均將擁有9.4臺設備。
雖然專有通信協議已在工業物聯網應用的網絡通信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日益提高的聯網能力和物聯網網絡的高帶寬需求,目前已使以太網成為了阻力最小的升級途徑。為了充分滿足這些需求,下一代以太網技術必須發展演進,并為三項關鍵功能提供原生支持:
1) 可靠性和確定性性能
2) 精確的授時和同步
3) 安全性
我們將關注為什么這些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以及它們將如何幫助以太網應對未來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的一些主要挑戰。
一個風險游戲:物聯網網絡要求可靠性和確定性性能
在工業物聯網、或者M2M通信應用中,采用的自治、對等(peer-to-peer)分布控制,遠比任何消費性物聯網或傳統M2M的要求更高。數據采集、記錄和分析不斷且實時發生。利用能夠比人類更快地處理任務的系統,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可靠和安全地運行是至關重要。例如,倉庫中物料搬運設備可感知沿著傳送帶移動的包裹。它通過RFID標簽或條形碼辨認物料,并基于該信息相應引導該物料到下條傳送帶。通信故障可能潛在性地導致成本增加或威脅人員安全的風險。
現在想象一下一個監控一座核電站結構性健康的網絡。錯誤檢測和可靠性承擔著更高的代價,因為在這樣環境中的通信故障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包括變電站崩潰、環境污染和死亡。在這些環境中,工業物聯網網絡有嚴格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包括:
容錯能力
安全
低延遲
低功耗
無處不在的覆蓋
隨著物聯網網絡加速其向以太網的過渡,它們可以利用由城域以太網論壇(Metro Ethernet Forum,MEF)所定義的、標準化的、電信級的服務定義來確定“電信級以太網”。這些標準尤其重要,因為物聯網網絡不可能承擔在網絡性能、穩定性或服務可靠性等方面的妥協。我們將看到,隨著更多的物聯網網絡采用以太網,它們將尋求部署高性價比的、電信級的設備,以滿足這些實時需要的、高性能的聯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