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絡的新需求,刺激著IT技術的不斷創新,但這也使得企業的網絡架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就連購買一臺以太網交換機這么簡單的任務也變得復雜起來。在部署配置交換機產品時,采購者就需要了解和學習各種產品在技術上的細微差別,才能最終確定需要的是什么樣的設備。
如果認為新的以太網技術只是提供了更快的網絡傳輸速度的話,那么你可能僅僅看到了全部景象中的一個點。的確,更快的傳輸速度是考察新以太網交換的重要標準之一,像10GbE和40GbE產品都已經擁有了非常廣闊的應用平臺。可是除了傳輸的速度,新的轉發技術期望更好地將連接到第2層域的設備資源全部有效利用起來,來提高轉發效率。正如現在業內熱炒的軟件定義網絡(SDN)技術,通過虛擬化來調度設備資源,將效率最大化一樣。
速度與流向
在過去幾年中,數據的承載能力是最容易觀察到的以太網變化,萬兆以太網現在已經無處不在,應用也可以隨處可見,而千兆接入層交換機更已經普及了配備2個或4個10GbE的上行鏈路端口的標準。
數據中心以太網交換機的出貨量
現在許多機架交換機機型都采用了密度較高的萬兆以太網端口,支持40GbE上行鏈路的連接。而也有一些進入市場的交換機支持10GBase-T標準,可作為在數據中心通過運行萬兆銅纜來代替昂貴的光纖解決方案。
面對以太網傳輸速度的提升,大量數據涌向主機,這就需要數據在內部網絡可以進行更為快速地交換。而在云計算時代下的數據中心流量模型和傳統運營商流量模型不同,數據中心中主要是服務器和服務器之間的東西向流量。為保證業務正常開展,需要支持網絡數據的無阻塞、低延遲轉發。
高端數據中心交換機往往是非阻塞的,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跨所有端口進行全線速雙向轉發。即使一個10GbE交換機不是非阻塞的,在主機向和上行鏈路端口之間對交換機采用超額的配置比率,其面對需要轉發的數據也是數量驚人的。
不過現在交換機廠商在端口到端口時延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通過測量設備切換幀的時間最好表現為幾百納秒。
轉發技術演進
在轉發流量領域,現在業界在2層鏈路轉發上的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鏈路不會被生成樹算法阻塞。最常見的方法是多機箱鏈路聚合(MLAG),它允許兩個或多個物理交換機呈現一組平行的鏈路作為單一的聚合鏈路。通過使用行業標準的LACP協議實現鏈接捆綁,MLAG允許完全冗余的交換基礎設施,可以與任何其他具有LACP功能的設備連接。
多機箱鏈路聚合(MLAG)架構
而除了MLAG,現在更有TRILL(多鏈接透明互聯)和SPB(最短路徑橋接)等技術,來提高網絡擴展性及可靠性。這兩個協議的目標都是實現數據中心網絡的簡化和互聯,雖然在概念上,部署上都有類似的,但實際上TRILL和SPB是不兼容的兩個技術。
SPB來源于運營商以太網,TRILL則起源于企業數據中心,因此,如果是運營商,可能選擇SPB更好;如果是數據中心用戶,TRILL可能更合適。如果從網絡管理人員的角度考慮,對交換機更熟悉的應該對SPB掌握更容易;對路由器更熟悉的管理員應該對TRILL更易掌握。在應用環境上,TRILL更適用于企業正在使用的老設備,SPB則更適用于運營商正在使用的舊橋接設備。另外,TRILL非常適合大型網絡。
以太網交換機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存儲流量的交匯點。由于采用光纖通道的SAN(存儲局域網)仍然普遍存在于許多數據中心內,以太網交換機往往能夠在以太網內轉發FC幀,該技術被稱為FCoE(以太網光纖通道)技術。
這使得數據中心運營商可以通過一個融合網絡適配器發送數據和存儲流量,來降低接入主機的布線。能夠在FCoE中部署的以太網交換機,也能夠橋接至FC SAN網絡架構中。
軟件定義網絡
不斷增長的SDN需求趨勢無疑對以太網交換機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數據中心的環境下,將網絡的運作分成軟件形式的控制層和硬件形式的數據層,通過對控制層的控制器軟件進行網上操控,即快速實現IT服務的自動調配。
同時現在交換機廠商都在致力于令他們的硬件產品更容易使用和部署,通常是通過開放API來實現設備間的兼容性或拓展功能的。雖然API并不是一個自動化的解決方案,但通過越來越多的廠商對其拓展性的支持,已成為設備性能拓展的一個關鍵組成手段。
當然,OpenFlow協議的不斷推廣,對于交換機廠商來說,威脅性是依舊存在的,但相較一年前,業內對它的熱情明顯少了幾分。即便如此,依靠OpenFlow的開源項目,如OpenDaylight仍然進行著SDN網絡應用的創新研究,同時也成為一些設備供應商的專有SDN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
盡管現在整個行業放緩了對OpenFlow協議的采納,但它仍然是將交換機轉發表進行可編程的一個新興方式。事實上,像NEC和BigSwitch這樣的設備供應商,都曾經在OpenFlow上下過重注,生產交換機、控制器,以及在物理硬件中依賴于OpenFlow推行的轉發策略的應用程序。
對于網絡行業來說,交換機各個供應商為了能夠脫穎而出,都在尋找更為有效的技術或方法。不過,任何一種新技術都是需要時間和應用的檢驗的,這對于交換機廠商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考驗。對于采購者來說,在購買前不僅需要了解這款交換機是否適合其網絡部署,還要對相關產品的特性和技術進行了解,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