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在幫助全國500強、甚至全球500強的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正如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燕平所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存在一套解決方案、一種方法論能夠包打天下的,需要實踐的檢驗,結合真正的業務,通過了解企業的歷史、業務特點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建議與輔導,才能幫助企業找到適合的上云方式,加速數字化轉型,從而看到效果、取得成績。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燕平
思維升級帶動技術升級
早期的企業上云的目標是業務可管理、流程的數字化,現在要轉變為“數字化的重塑”。王燕平指出,“以前上云就是為了解決信息化的問題,通過采購服務器建立虛擬化,為企業上個OA、ERP、CRM,做的都是具體的項目。而現在數字化已滲透到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中,從設計到流程的再造,這需要企業的一把手的支持,在意愿上有強大的動力,在資金上給予有力支持,在組織結構上不斷調整人才結構,提升的不僅是信息部門的能力,還要提升整個組織的數字化素養,因此現代企業在上云過程中不僅是‘一把手’工程,員工也要做好思維的轉變。”
同時,企業上云的過程中在技術上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戰。隨著我國企業對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要求的深入,IT基礎設施已不僅解決成本問題,還需要做更多的智能化應用以及支撐創新的業務模式,這就需要更加靈活敏捷的IT架構。在這種背景下,云原生架構對于當今企業而言就顯得愈發重要。
云原生是讓所有的業務基于云上開發,包括容器、微服務、DevOps這些技術都在云原生里使用。云原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敏捷、靈活。可快速拉起業務、快速回收資源,這是傳統IaaS所不能媲美的。因此企業在原先私有云的基礎上逐漸延伸到公有云。混合云成為企業在成本、靈活性,IT架構穩態與敏態中尋找最佳平衡點的IT架構結合新模式。
然而混合云在管理上成為了最大難題,核心問題在于異構云的對接問題。傳統混合云方案的特點是通過一套CMP(多云管理平臺)管理多種不同廠商的云,然而這種混合云管理并不能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通常情況下還要做大量定制開發。這種開發需要依賴云廠商所開放出的API,而現實情況下這種開放的API功能也十分有限。
為解決“異構混合云”落地難的問題,紫光云融合了新華三多年深厚積累的私有云能力和紫光云公司公有云豐富的云服務能力,提出了“同構混合云”技術方案。同構混合云就是私有云和公有云采用同一個廠商的同一云技術棧來實現,其中私有云部分采用一次性購置和自我運維的方式建設,公有云則是直接購買紫光公有云服務,整個同構混合云的云管理平臺部署在私有云內,因此管理平臺都是同一技術棧的。紫光云依托紫鸞平臺實現了“管理一平臺、應用一架構、SDN一張網、安全一策略”,通過架構統一、無界混合、極簡運營、一致體驗,讓混合云順利落地,支撐企業創新的應用。
看別人的經驗走自己的路
新華三集團在幫助客戶實現業務創新、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先后服務了超過10000家企業,其中包括了30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400家以上的中國500強企業、80%以上的央企,其中,央企ICT份額更是超過了60%。
To B的客戶需要的是差異化、定制化的服務。只有對客戶長期跟蹤,為他量身訂做才能符合他的業務要求給他提出符合客戶發展路徑的建議。在《企業云計算解決方案與精品案例》專刊中,新華三全面呈現了在同構混合云、企業私有云、企業公有云、企業云運營、企業云原生五大解決方案上的技術領先實力,分享了中國鋁業集團云、中國通用技術云、華潤云等典范企業云建設的實踐案例,讓更多的企業可以通過別人的經驗找到可借鑒的實現路徑。
“這些案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某大型央企集團上云的建設和部署。”王燕平進一步介紹:“新華三順應大型央企‘一橫兩縱’的總體戰略,助其建設‘XX科技云’,輸出云服務和能力,支撐集團各分子公司完成數字化轉型,實現‘空間無邊界、異地共協同’的愿景。” 基于“1+3+N”分布式架構,實現了“XX科技云”智能設計、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集團內的部署,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監管,將數字化服務的運營合規、管理透明與BIM、AI等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深度融合,為建筑工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展示了一條可供參考和借鑒的實踐之路。
新華三集團不止是云技術創新的推動者,更是賦能企業云化轉型的實踐者。未來新華三也將根植云與智慧的融合創新,推動更多企業邁向云端,為企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