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到了2017年,已經是容器技術出現的第三年了。而在這三年的容器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與Docker技術相關的:Docker的社區、輕量化技術、與CoreOS的標準之戰等等。而隨著容器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以容器引擎為中心的大的容器生態圈逐步形成,Kubernetes等產品/技術受到關注。
何為Kubernetes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Kubernetes,通常稱為K8s,是一個開源系統,最初由Google設計并捐贈給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來使用。它可以被用于自動部署,擴展和管理容器化(containerized)應用程序,支持一系列容器工具,包括Docker等。旨在提供“跨主機集群的自動部署、擴展以及運行應用程序容器的平臺”。也有人將其看作是基于容器技術的mini-PaaS平臺。
從應用上來看,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甚至混合云,Kubernetes將作為一個為任何應用,任何環境的容器管理框架無處不在。正因為如此,目前受到各大巨頭及初創公司的青睞,如Microsoft、VMWare、Red Hat、CoreOS、Mesos等,紛紛加入給Kubernetes貢獻代碼。
Kubernetes v0.4
在國內,騰訊等公司早已使用kubernetes技術,甚至在2015年7月21日Kubernetes v1.0發布之前,就已經開始將其部署應用。據了解,最初騰訊基于Kubernetes v0.4這個版本進行了定制和開發,使其成為騰訊游戲容器的調度管理平臺。
Kubernetes能做什么
一般來講Kubernates是針對容器提供部署、維護、擴展機制等功能,更方便地管理跨機器運行容器化的應用。Kubernetes基于master-slave邏輯建構主要由kubecfg、Master API Server、Kubelet、Minion(Host)以及Proxy幾大部分構成。
就功用而言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1.自動化容器的部署、升級和復制;
2.隨時擴展或收縮容器規模,實現容器的彈性擴展;
3.以集群的方式運行、管理跨機器的容器,并且提供容器間的負載均衡;
4.Kubernetes的自我修復機制使得容器集群總是運行在用戶期望的狀態。
無論是容器技術,還是DevOps和微服務,都說明靈活、彈性、輕量化的IT應用模式逐漸形成。而這種模式的形成對于復雜產品的快速開發有著積極意義,谷歌等IT巨頭對產業的貢獻,讓初創企業與大型IT企業之間的差距縮短,迎來最好的IT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