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都在議論比爾·蓋茨的世界首富位置在什么時候被取代。亞馬遜公司股價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其CEO貝佐斯凈資產增長至847億美元,距離比爾蓋茨只有38億美元的差距(相當于亞馬遜市值的1%左右)。
亞馬遜引以為豪的AWS云計算平臺,這幾年一直占據全球云計算的行業老大位置,給了資本市場巨大的想象空間,助推亞馬遜股價不斷創造新高。目前,AWS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達到45%以上,其次是微軟、谷歌、IBM等,這種穩定的市場格局,讓未來很難有新的公司進入。
國內的云計算行業,似乎要復雜的多。除了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等大體量公有云公司占據領先地位,同時還存在著一批創業型云服務公司,以及來自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傳統IDC廠商、IT廠商等眾多背景的云服務公司,各種云讓人眼花繚亂。不過,雖然各路玩家都聲稱要做云計算,然而實際大多數要么做的是私有云,要么只是在蹭云計算的熱度,并非真正的公有云公司。
在云計算市場誘人的前景下,各類云廠商競爭異常激烈,不僅價格戰愈演愈烈,而且包裝炒作現象屢見不鮮。撥開云行業亂象迷霧,我們看看究竟誰在做公有云?又有誰能做好公有云?
亂象:以云之名行非云之事
云計算以提供數據計算、存儲等服務為核心,安全性和品質成為客戶選擇云服務商的重要標準,同時第三方權威機構出具的行業報告也是客戶進行選擇的參考標準。但排名是靠自吹自擂,還是應該看數據說話呢? 前不久某公司打出自己是公有云行業前三的廣告,然而,就在同一頁面,由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市場追蹤報告里,前四名都未找到該公司的名字,可謂切切實實地被打臉,鬧出了笑話。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傳統IT廠商比如浪潮、聯想、神州數碼等,以及一些傳統的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網站,如新浪、網易、京東、美團等也都紛紛涉足云計算,但他們在云服務的優勢主要來源于自身原有業務及客戶積累,屬于自有資源的再利用,并且主要服務已有客戶,并非以云技術為核心重新開辟市場。在產品上,他們也多以提供混合云和私有云解決方案為主。總的來說,無論在定位還是業務上,他們定義的云都與公有云有著很大的差別。
還有一些公司,以建設云數據中心為由,利用政府對于云計算的相關政策拿地,本質上做的還是IDC的事兒。
不過需要補充一點是,有的行業報告把傳統運營商算作是云計算公司,并列入行業排名。事實上,運營商的云公司在其擅長的政企客戶市場發力,提供混合云和私有云解決方案,同時售賣IDC資源也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
公有云格局:三大派別,一枝獨秀
中國目前的云計算企業,從血統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派別。
第一類是純正的互聯網背景的云計算公司,如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等,他們不僅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全面,覆蓋IaaS、PaaS、SaaS等云計算各層,而且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云計算生態,提供全面的云服務。
第二類是在發現云計算的機會后進入這一領域的創業型云公司,例如Ucloud、七牛、青云等。他們的優勢主要在于專注某一個行業,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這類公司正處于創業階段,綜合能力相對較弱,在行業的格局已經趨于穩固時,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因為公有云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所需資金量巨大,缺少資本市場的持續輸血,能走多遠是個巨大的問號。
第三類公司脫胎于傳統IT行業或者電子商務行業,如華為、京東、新浪、美團、樂視等等。他們擁有較強的傳統業務資源,并基于此提供私有云和專有云服務,但由于缺乏做好大規模公有云的技術、人才、產品、服務等各方面的積累,公有云根基還不是特別深。
由此可見,第一類派別在公有云市場中是絕對領先者的存在。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們在互聯網行業幾乎達到100%的滲透。賽迪顧問今年3月份公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阿里云以先發優勢和廣泛的行業布局,一家獨大,占據了30.6%的市場份額,騰訊云憑借其社交入口和用戶規模,搶占了11.6%的市場份額。金山云憑借在視頻、游戲等垂直市場的強勁表現,以6.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做好公有云:需要好基因
互聯網公司做“云”有著天然優勢。首先,互聯網公司對于云計算產業的理解更深,云計算、大數據等理念就是互聯網公司率先提出來的。其次,互聯網公司本身擁有大數據及其處理能力,行業經驗豐富。例如,阿里云經過淘寶天貓“雙11”的流量峰值考驗,獲得了海量大數據處理的經驗和能力。再次,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是云服務最早的用戶,能夠研發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最后,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是云應用的標桿,其在云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以讓傳統行業客戶借鑒。
阿里云進入行業最早,至今已有8年,其市場占有率也最高。阿里云行業布局廣泛,產品和服務體系比較完整,而騰訊云依托于微信和QQ的強大用戶基數,具有海量的大數據和發行渠道優勢。金山云依托強大的小米生態鏈支持,在游戲、視頻、人工智能等風后集中發力,取得了連續兩年保持三位數增長的成績。
從當前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現狀來看,以阿里云為首,騰訊云、金山云等幾大服務商并存的格局和美國的公有云格局分布極其類似。這不是偶然,而是云計算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的表現。至此,公有云上半場占位賽中已經結束,錯過了時間窗口的挑戰者,在實力和業務能力方面將很難再獲得顛覆性超越。因此,讓我們共同期待下半場里, 各公有云廠商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帶來的化學反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