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阿里云在東京帝國大廈舉行了一場有國際業務布局的媒體溝通會。隨著阿里每季財報都特別指出阿里云的市場業績,讓越來越多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關注到了阿里云的市場表現,再加亞馬遜以云計算業務AWS為主要營收來源,這讓業界對阿里云有了更高的期待,而阿里云的國際化能力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
國內競爭對手發力太晚,阿里云放眼國際化,直接搶占亞洲市場
阿里從09年開始做云計算,是國內最早布局云計算業務的科技互聯網公司,14年時就已經開始籌備云計算國際化業務發展,先在香港建立節點,而后將全球布局逐步拓展至美國西部、新加坡、美國東部、中東、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如今在全國范圍已有13個地域節點,并在全球區域內與沃達豐、電訊盈科、新加坡電信、迪拜Meraas集團、軟銀、韓國SK集團、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達成合作,為各個區域市場提供本地化服務。
例如,因亞洲的某些市場地區,不如歐美市場那樣開放,所以阿里云根據不同國家地區的市場特點選擇了當地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來共同開發市場,其中15年和Meraas集團在迪拜建立合資公司Yvolve,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云計算大數據服務,16年與軟銀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SB Cloud,攜手拓展日本云計算市場。
阿里之所以這兩年可以放開手腳投入大量精力全面進軍國際市場,主要還是其在國內市場已獲得了穩定且遙遙領先的市場份額,根據摩根士丹利針對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公共云市場規模額約20億美元,其中阿里云占據約50%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是AWS、Azure、騰訊云、百度云、華為云等市場追隨者的總和。雖然騰訊、華為等公司的云計算業務仍能對阿里云構成一定競爭威脅,但與國際市場的潛力相比,這點威脅已經不算什么了。
亞洲云計算市場約占全球的30%,日本占其中50%,借道軟銀進入日本
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公司的云計算業務在歐美國家已經逐漸成熟,但在亞洲地區,云計算市場才剛剛起步,尤其是日本市場,由于其生活習慣的保守性,喜歡深挖產業深度的市場風格,導致其在互聯網產業的廣度創新上的發展較為緩慢,在日本很多現在看起來是創新的項目已經是國內兩三年前玩剩下的東西。
不過,畢竟日本是與歐美接軌的發達國家,其針對2C市場的互聯網創新雖慢,但針對2B市場的云計算發展情況與中國相差不多,所以對阿里而言,日本是其云計算業務國際化發展的首要陣地之一。
根據阿里云海外業務拓展高級專家宋子暨的經驗分析,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亞洲的市場規模占比可達30%,而這其中日本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50%,換言之日本的云計算市場規模可以占到全球的15%,甚至比中國市場規模還大。
雖然這只是一個估算的數值占比,但也不難理解,日本雖然互聯網發展較為緩慢,但云計算并不只是服務于互聯網公司,還可以服務于工業、零售業、制造業等眾多產業市場,日本有諸多國際型的大小公司都會需要云計算,而且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會極大的促進日本市場對云計算服務的需求。
阿里云不愿意錯過這次可借道日本市場快速全球化的機會,所以阿里選擇利用深度戰略合作伙伴軟銀在日本市場的資源和品牌效應來向日本公司推廣其云計算業務,雖然軟銀本身也有云計算業務,但阿里云依靠在中國市場雙十一、以及春節期間為12306提供的云計算服務征服了軟銀,最終雙方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發展日本市場。日本市場是阿里云打入歐美市場之前用來練手的關鍵一步。
此外,與進入日本市場的做法相似,中東地區市場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阿里選擇了與Meraas集團在迪拜建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中東和北非市場。另外,為了滿足海外國家對于數據監管的需求,阿里云在新加坡設立了國際業務中心,同時以新加坡為據點覆蓋東南亞的市場需求。
拿中國市場做背書,不與亞馬遜硬碰硬,差異化服務切入國際市場
實際上,進入國際市場是對阿里云技術水平能力的直接考驗,阿里云在中國市場力壓群雄成為市場老大,但在國際市場中,阿里云要直面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公司的競爭,如果產品不好,再好的市場策略也不頂用,國際化的市場成績就是阿里云技術水平的照妖鏡,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一看便知。
好在阿里云有中國這個強大的市場做背書,雖說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在中國也已有了不錯的市場成績,但諸多外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需要用到云計算服務時,一般都會選擇與阿里云進行合作,畢竟阿里云才是最了解中國市場的云計算公司,而且阿里云為了擴展國際市場給出的服務價格也相應優惠許多。
其實,成熟的公司在選擇云計算服務時一般都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通常會選擇多元化的云計算服務商,有些項目可以放在亞馬遜AWS上,有些項目就適合放在阿里云上。阿里云方面也表示,目前阿里云在國際市場與亞馬遜也不是全然對立的,而是通過采取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市場需求,先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之后在逐步參與到全方位的云計算國際市場競爭之中。
阿里的國際化,云計算先行,技術2B輸出,要比產品2C輸出更容易些
雖然阿里云早在14年就開始國際化布局,但阿里云全面展開國際業務是從去年開始的,所以目前阿里云尚沒有給出具體的國際業務的營收數據,所以也不好妄加斷言阿里云國際業務的好壞。但對于整個阿里集團而言,云計算業務出海是阿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馬云曾言國際化絕不等于在國外有業務、工廠,而是有國際化的思想和戰略,應該是因為有你,那個地方發生了什么變化。所以目前來看,阿里云承擔了一部分阿里集團國際化的重任,馬云是想讓國際云計算市場因阿里云而變。
雖然從電商業務層面來看,阿里早就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但實際上這種國際化全然都是依靠中國制造業出口和消費市場引入得來的,阿里自家的產品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國際化。而從投資市場來看,阿里在國際市場也投資收購了不少公司,但那也不是阿里將自己的技術能力推向國際化的實力展現,只不過是資金實力的外溢展現。
阿里要想實現真正的國際化,需要有自身孵化出來的并且不再利用中國市場做支撐的國際業務,也就是說,阿里自有的產品或技術服務可對外輸出,并在其他國家的企業之間產生了市場交易。顯然,在阿里眾多的產品線中,云計算2B業務的技術輸出要遠比電商、物流、支付等2C的產品輸出更容易,阿里云是最有機會擺脫對中國市場依賴的業務。例如讓日本公司用阿里云的技術服務來拓展美國市場,要讓日本人在天貓上買美國人的東西更容易些。
依托于中國市場支撐的國際化,阿里早就已經實現了,阿里云要給阿里帶來的國家化需要跳出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并且可以在國際市場直面與亞馬遜AWS硬碰硬,若阿里云真有那一天,阿里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