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盤
360關閉了云盤,這個事兒可大可小。
我周圍有不少360云盤的客戶,這幾天在不停在抱怨。開始對關閉業務有意見,本來挺好用的東西,怎么說關就關呢?
后來對這幾天的體驗有意見,嫌下載龜速,用幾十k的速率下載那幾十TB的文檔,不知道要搞到神馬時候。
再有就是對關閉的時間有意見,10月底發公告,11月1號就停止云盤上傳和轉存,如果到明年2月還沒那些沒搞完下載備份,數據就全沒啦!
一直強調客戶體驗和免費模式的互聯網公司,這次確實讓用戶不爽。有人拿這個事情打周鴻祎的臉,找出幾年前周推出360云盤業務時的豪言壯語:"什么1T、10T的,360云盤無限空間,永久免費,直接玩兒命,那個誰誰誰敢不敢跟?"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故。有人說是成本壓力問題,拿公式計算一下,支撐這樣規模的業務需要投入多少,甚至拿出360的前副總裁的觀點來驗證,似乎確定是因為成本壓力大到互聯網土豪都受不了。
也有分析說是安全和管制問題,甚至傳出是中宣部和公安部門的統一要求,弄得百度不得不一再辟謠,說自己的網盤業務不會變動。
到底什么緣故讓360寧肯被打臉也要關閉云盤,外人怎么分析都是在猜,個中滋味也許永遠是個謎團。
360關閉云盤之后,也有些人表示:我們的機會來了。誰呢?就是被互聯網公司壓得透不過氣的三大運營商。
原本三家運營商都有和云盤類似的個人/家庭云存儲業務。中國移動的叫"和彩云",中國電信的叫"天翼云",中國聯通的叫"沃家云盤"。對于運營商來說,這些業務應該算是運營商最早做的云服務產品了,甚至比一些互聯網公司做得還要早。
但是互聯網公司后來居上,通過不斷改善客戶體驗,強化與客戶的交互,使使用者對網絡存儲的使用頻次和黏性越來越強。
反觀運營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云上的存儲空間,既沒有營銷也沒有互動,就像一個冰冷的保險柜放在那兒,愛用不用。用戶的使用率非常低,時間長了,除了曾經躋身過十大網盤的天翼云,就連運營商自己可能都忘記了還有這樣一個業務。
360云盤的退出讓運營商從事這塊業務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一方面是強大的對手退賽了,另一方面用戶已經養成在云上存儲和轉發文檔的習慣,這一下了冒出來的市場空間,對運營商來說是不是有了機會?
更何況無論是成本還是安全,家大業大國字號的運營商都有信心--這些都不是事兒。于是有運營商人樂觀地認為: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
單獨看個人云存儲這個業務賠錢,運營商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一項業務,要不然能真金白銀地賺到錢,要不然有一個邏輯合理的故事。
360做云盤的邏輯,是通過免費提供云存儲,在云存儲中留存了大量資源,還掌握了客戶的行為信息,能為其他業務或商業模式服務,屬于從牛身上薅羊毛。雖然360云盤號稱為個人客戶提供的一個私密空間,但是出租給房客的房間是否被房主時常光顧,誰都不清楚。
運營商該怎么講這個故事呢?即使未來采取收費模式,相信從用戶側獲取的收入也難以匹敵云存儲的建設成本,為什么運營商還要堅持?
在運營商的PPT里一直在強調,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三大發展方向是云、管、端。而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雖然國內外的運營商再不斷地嘗試,可結果并非那么理想。
任何一家通信運營商都不愿意憋屈地只做管道,因為大家都明白,只做管道就意味著業務量的增長卻帶不了效益的提升。
曾幾何時,運營商希望在"智能管道"方面有所突破,但北美對網絡中立的判例給了運營商當頭一棒,越來越多的網絡傳輸采用加密的https,大大削弱了管道商對內容的解析能力,這條路越來越走不通。如果再不能找到突圍的路徑,等到運營商把手中的真金白銀耗光,就真沒有出路了。
能不能往終端領域拓展呢?
隨著通信網絡的同質化以及終端領域的大發展,可以說在終端領域運營商已經失守,不僅失去了對終端的控制權、話語權,甚至由于軟SIM等技術的發展,有受制于終端企業的趨勢。屢屢受挫之后,運營商只能物聯網終端領域嘗試突破,希望借助芯片、模組等方面的創新尋求新的增長機會。
從管道往云的方向拓展,通過內容和應用實現收益,在這條發展路徑上似乎運營商又似乎失了先機--運營商的云服務已經被互聯網公司遠遠低甩在后面,不要說境外的AWS、微軟,也不談國內領先的阿里云,就連第二梯隊都難以擠進去。看看各大排行榜上的云產品,有多少是運營商做的?
這就是殘酷的現狀,眼見著運營商的生存空間被互聯網公司從云端和終端雙向壓縮,越來越悲觀的時候,360云盤事件讓運營商又燃起了占領個人和家庭云存儲市場的期望。也許,機會真的來了。
這方面反應最快的是中國電信。此前中國電信的"天翼云"將自己定位適合存儲照片和文檔的云存儲,試圖將自己的定位與360云盤、百度云等互聯網云服務區隔出來。
但在如今的市場格局下,中國電信已經開始試圖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甚至于有消息說,產品名稱也將更新為"天翼云盤",力求獲取原來互聯網公司退出云存儲市場之后留下的那些客戶和業務。
相比之下,中國移動的"和彩云"似乎還沒有太多動靜。曾經我也看好這個業務,一度將其作為文檔備份的主要方式。
但是,這么多年下來,沒有看到產品有過什么改善和服務,我也就是定期每個月做一次備份操作。可能因為我比較懶,也可能因為是移動的員工,因此直至現在還沒有換產品,而絕大多數真正活躍的客戶,早就離開了。
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來:
在這個時間點上,運營商可以針對性地宣傳介紹自己云存儲產品的安全、穩定、持久等特性,突出"國家隊"云存儲的特性,以獲取客戶的信任和支持,填補360退出之后留出來的市場空間;
但是如果觀念轉不過來,不能持之以恒地進行產品的優化、運營和營銷服務,留下來的客戶多是低價值、低用量、低收益,即使用戶數上去了,又怎能實現"云、管、端協同發展"的目標?
運營商要真想抓住這一波機會,至少要琢磨清楚這么幾個問題:
第一,為什么此前運營商的云沒有做起來?
第二,互聯網公司停止個人存儲服務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第三,云服務應該與傳統業務協同發展,還是應該各自獨立,按照自己的規律前行?
第四,近期美國運營商的收購案例給國內的運營商帶來哪些啟發?國內運營商想做好云,應該和什么樣的公司合作,在資本市場上又該如何行動?
360云盤關了,并不等于個人網盤業務走到了盡頭;而市場機會的出現,贏家也并不一定是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