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全球CEO Pat Gelsinger在VMworld 2016上
從2006年開始的云計算第一個十年,是一個全球技術產業“亂世”的開始。
在這個十年中,IT基礎架構和傳統IT技術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以IBM、VMware、微軟、Oracle等為代表企業級IT第一大陣營尤其為甚。于是,微軟耗巨資在全球興建大型數據中心,成為僅次于AWS的第二大公有云廠商,Oracle則耗費五年時間面向云計算重寫了所有軟件代碼,而IBM收購了SoftLayer公有云服務商并大力發展云計算業務。
VMware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虛擬化廠商,卻在云計算的第一個十年飽受沖擊,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和云計算廠商都基于開源技術開發虛擬化軟件。
類比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眾小國之間聯盟的合縱術,以及小國與大國之間結盟的連橫術,成為亂世時期“列強”爭霸的經典策略。作為軟件廠商,VMware本身并沒有資金實力大規模興建自己的公有云數據中心,于是選擇了第二條道路——“合縱”之術,即扶持除巨型公有云之外的眾多其它云服務商,組建云計算第二大陣營聯盟。
數據中心公有云化是個大市場
在2016年8月29日舉辦的VMworld 2016上,VMware強調當前有兩類公有云,一類是AWS、微軟Azure以及谷歌這三個巨型公有云,這是公有云第一大陣營,而另一類是其它公有云、電信運營商和本地數據中心服務商。
實際上各個國家都有自己本地的公有云服務商和很多想發展公有云業務的電信運營商和傳統IDC數據中心服務商,但它們的數據中心云化一直是個難題,因此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目前只有AWS、微軟Azure、谷歌有自己的技術實力開發整套公有云軟件技術體系,其它絕大多數公有云和數據中心服務商只能借助OpenStack建立自己的公有云技術體系。而開源OpenStack的歷史其實也只有5年,整個技術體系和框架仍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當中。
據有關數據,僅中國市場就現有數據中心50萬個左右。而根據中國IDC圈的數據,2014年政府加強政策引導、開放IDC數據中心牌照,同時移動互聯網、視頻、游戲等新興行業發展迅速,推動IDC行業市場規模提升到372.2億元。預計未來三年中國IDC市場增速將穩定在35%以上,到2018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增速將接近39.6%。
相比之下,阿里云目前一年的營收在10億美金規模,德勤預計阿里云在2019年能達到677億人民幣年營收,而這個數字接近市場對AWS在2016年營收的預測。換句話說,如果能抓住除了三大公有云巨頭之外的其它大多數公有云服務商、電信運營商和數據中心服務商,這個所謂云計算第二陣營聯盟的規模其實不亞于任何一個巨型公有云巨頭。
用完整技術扶持云計算第二大陣營
如果從現在的結果反向看過去五年VMware的技術演進,一切就不言自明了。在五年前的VMworld上首次提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的概念,SDDC是VMWare應對云計算技術巨變的主要策略。但在過去5年內SDDC不斷發展變化,直到本次VMworld 2016上推出SDDC的最后一條產品線,業界才明白VMware到底要做什么。
簡單地理解,公有云數據中心主要包括了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基礎功能,以及之上的主要用于任務和負載均衡調度的操作系統。其中,計算以虛擬服務器為主、存儲以虛擬存儲為主、網絡以虛擬網絡為主,核心思想都是在工業標準x86服務器機群之上加裝軟件,以低成本實現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公有云基礎功能。
目前,業界都是用開源技術來實現虛擬服務器、虛擬存儲和虛擬網絡這三大功能,之上加裝開源版的OpenStack作為整個公有云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而在過去五年內,VMWare陸續推出了vShpere服務器虛擬化、vSAN存儲虛擬化和NSX網絡虛擬化三大產品線,用成熟的商用技術作為開源技術的替代選擇,以實現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功能。
在VMworld 2016上,VMware進一步推出了VMware Cloud Foundation,這既是一個軟硬件一體機,更是一整套公有云管理系統套件。其中,軟件部分包括了vShpere服務器虛擬化、vSAN存儲虛擬化和NSX網絡虛擬化以及SDDC Manager管理軟件。在硬件方面,既可以用VCE架構,也可以用DELL、QCT、HPE、Cisco、Arista等通用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設備。
用VMware Cloud Foundation可以很容易地搭建私有云環境,同時也可以把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整套軟件部分部署到公有數據中心里,形成公有云基礎服務。換句話說,用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套裝軟件就能取代開源技術來搭建計算、存儲與網絡。
除了VMware Cloud Foundation外,在2016 VMworld上還推出了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 3.0(VIO 3.0)。VIO是VMware推出的OpenStack優化商用版,不僅補充了開源OpenStack的各種缺陷,還針對VMware自身的軟件體系進行了大量的優化及調優,特別從VIO 2.0開始就支持OpenStack各版本之間的無縫升級,解決了OpenStack最頭疼的升級問題。
除了OpenStack的商用調優版VIO外,VMware在云數據中心操作系統層面還提供了vRealize作為OpenStack的替代選擇。vRealize套件現在已經到了版本7,可以在混合云環境中完成計算、存儲、網絡和應用的管理、調度、運維及服務。
VMware Cloud Foundation預計將于2016年第三季度正式發布。到時,電信運營商和IDC數據中心的公有云及私有云化,以及本地公有云服務商搭建云服務將有多種技術路線可選:在底層的計算、網絡和存儲層面,既可以選擇開源技術,也可以單獨選擇vShpere、vSAN和NXE,或是把這三者集成到一體機里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在操作系統管理層面,可以選擇開源版的OpenStack、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或是vRealize。
也就是到了2016年底,三大公有云巨頭之外的其它公有云、電商運營商、數據中心服務商等,將有機會獲得一整套成熟的公有云軟件技術架構,而這套架構與基于VMware的私有云架構是無縫相通和無縫遷移,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混合云服務體系,云計算第二大陣營有望快速崛起。
下一個目標:VMware Inside
在PC時代,曾有一個著名的 Intel Inside 品牌口號,也就是把標準化和產品化Intel芯片嵌入到所有合作伙伴的PC主板里,作為PC的標準化核心組件。VMware在云計算時代也打算這么做,但卻是反過來提供標準化的軟件產品VMware Cloud Foundation,硬件則是已經標準化的x86服務器和存儲、網絡設備。
在VMware Cloud Foundation之前,VMware已經推出了vCloud Air公有云管理系統,VMware Cloud Foundation可以理解為vCloud Air的升級版。vCloud Air是VMware于2014年推出的公有云及混合云產品,主要包括vShpere、vCenter、vCloud Director等。VMworld 2016上對vCloud Air進行了數項更新,包括零停機前提下整個應用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的雙向遷移以及DR災備功能等。
vCloud Air的運營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VMware自建的公有云數據中心,目前有5個位于美國、2個位于歐洲。VMware自建vCloud Air公有云數據中心,主要目的是在目標地區市場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和測試公有云技術,從而幫助VMware更好的開發針對公有云環境的軟件產品和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建數據中心更像是VMware的創新實驗室。
去年10月,VMware專門成立了“云服務商軟件部門”(Cloud Provider Software Business Unit),專門開發面向各類云服務商的軟件產品,也就是從vCloud Air的公有云運營中吸取經驗和客戶需求,再將之產品化后推向所有云服務商合作伙伴。
vCloud Air運營的另一部分,是通過公有云服務商、電信運營商以及數據中心服務商等進行托管、轉售與租賃等,也就是把vCloud Air的軟件部署到合作伙伴的數據中心里,再以按量計費方式向最終用戶銷售基于VMware的公有云服務。
過去用戶要向VMware購買全生命周期軟件許可,而現在只需要按使用量按月計費即可,最低可低至幾百美金一個月。vCloud Air面向合作伙伴提供了五種合作模式:托管IaaS服務、混合云服務、VMware Horizon桌面即服務、災備服務和管理服務。
目前,vCloud Air在全球119個國家有4100多個合作伙伴。VMware云服務部門產品開發高級副總裁Ajay Patel表示,通過vCloud Air合作伙伴運營的虛機數量可能不亞于整個微軟Azure的虛機數量。
而VMware Cloud Foundation就是標準化、自動化的軟件部署方式,可以讓合作伙伴更加方便和快速的上線公有云服務。預計vCloud Air將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推出VMware Cloud Foundation,首先在自建數據中心全面鋪開,并逐漸向所有云合作伙伴推廣。
vCloud Air Network是面向合作伙伴的渠道銷售模式。非常類似“Intel Inside”,VMware與合作伙伴一起做市場營銷活動,也向合作伙伴返還市場營銷費用,對于大型的合作伙伴還可以一起打單等。目前,通過vCloud Air Network已經產生了1億美金規模的年營收(run-rate),每年增加率超過了50%,并預計在2017年開始盈利。
IBM SoftLayer是第一家VMware vCloud Air Network合作商,也即將推出基于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服務。IBM還培訓了4000多名服務專家,專門為客戶提供VMware解決方案技術支持,以幫助企業將原有的本地VMware環境向云端拓展。雙方在全球范圍內的云合作,現已吸引了500多家客戶。
連接更多的云生態
如果說VMware用vCloud Air Network作為連接第二大云陣營的市場營銷和渠道策略,而VMware Cloud Foundation是VMware推出的數據中心云化的最簡路徑,VMware的“合縱”之術已經完成了初始布局,但VMware也沒忘了與巨型公有云的“連橫”之道。
2016年6月,VMware收購了一家名為“Arkin Net”的軟件公司,該公司尤其擅長在軟件定義網絡層面的產品與解決方案。8月,VMware就基于Arkin的技術推出了Cross-Cloud Service的技術預覽。該服務最大的亮點,在于實現了跨AWS、微軟Azure和谷歌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之間的跨云管理與優化。
簡單理解,Cross-Cloud Service給了IT管理員一個統一的視圖來管理AWS、微軟Azure和谷歌公有云的資源,但是以API和SDK的形式而不是原生的方式,這就好像是在一個郵箱視圖里收發管理多個郵箱的郵件一樣,Cross-Cloud Service解決了企業需要統一管理多個云資源的需求。
除了與在三大巨型公有云的連接外,VMware還加強了與開源容器社區的連接。2015年8月,VMware推出了虛擬容器主機vSphere Integrated Containers(VCH),支持在普通虛擬服務器基礎架構上部署容器化應用。2016年8月,VMware再次為VIC推出了嵌入式容器管理門戶Admiral與企業級容器Harbor項目,支持生產級的容器化應用。同時,VMware還宣布與CoreOS、Hasicorp、Mesosphere、Pivotal和Rancher等關鍵性容器玩家的合作。
在VMworld 2016一開場,VMware CEO Pat Gelsinger就展示了自己市場研究團隊得出的數字:十年前傳統架構承擔了98%的IT工作負載而公有云只占2%;如今全球已經有15%的IT工作負載運行在公有云、12%運行在私有云、73%的IT工作負載仍運行在傳統IT架構上;而到2030年,也就是14年之后,全球將有52%的IT工作負載運行在公有云、29%運行在私有云、只有19%運行在傳統IT架構上。
Pat的這一組數字是在宣判VMware的死期么?恰恰相反,隨著VMware的產品全面向云計算轉型,通過全線云產品孵化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的大中小型公有云,再通過vCloud Air Network將它們連接起來形成規模化的第二大陣營聯盟,14年后的VMware將有機會分享至少半數公有云市場、全部的私有云和傳統IT市場。
也許14年后,VMware云聯盟將成為第四大巨型公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