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告已與亞馬遜在華子公司達成云服務運營協議。這意味著,作為國際巨頭的亞馬遜,正試圖借道本土公司在中國的監管環境下運營公有云業務。然而,在阿里云總裁胡曉明看來,因受云計算“重資產、重技術”特點的制約,亞馬遜并不能改變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格局。
就在亞馬遜“叩門”的同時,阿里云在人工智能領域已開始發力,說明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數據AI)或許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云計算領域的“圍城”現象
A股公司光環新網近日公告,其已與亞馬遜在華全資子公司亞馬遜通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授權公司(基于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即IDC數據中心等)在北京區域提供并運營亞馬遜云技術及相關服務的協議。
業內人士判斷,通過與光環新網合作,亞馬遜公有云服務有望加速在中國落地。而在阿里云總裁胡曉明看來,這并不會威脅到阿里云既有的市場地位。云計算不像O2O,是非常典型的高技術門檻行業,是一個“重資本、重技術、重科研、重生態”的體系,企業要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投入來加大軟硬件的一體化發展,進而釋放紅利反饋市場。
在他看來,阿里云不會受到競爭加劇的影響,除了繼續堅持協同合作的生態策略外,阿里云的市場眼光將投向全球。
與亞馬遜云借道而來不同,阿里云的下一步是國際化。按照阿里云副總裁喻思成透露的目標,阿里將在未來一年支持超過50家全球云合作伙伴進入中國市場。
胡曉明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補充道,這只是國際化的一個方面,阿里云還將帶著中國的云服務廠商走出去,實現雙向國際化的同步推進。
這對于中國的云計算廠商不失為一個機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兩年,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與阿里云達成合作,其中軟硬件及信息服務類公司占比最大,包括易華錄(300212,股吧)、浪潮信息(000977,股吧)、浪潮軟件(600756,股吧)、東軟集團(600718,股吧)、東華軟件(002065,股吧)、用友網絡(600588,股吧)等。胡曉明向記者透露,這些合作仍在進行中,但阿里云也將采用末位淘汰機制,將不符合客戶要求的排名最后的10%的云服務公司淘汰掉。
昨天,阿里云又與神州數碼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神州數碼副總裁張賜安透露,公司希望通過旗下北京神州云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打造專注于企業云服務的產業生態。據介紹,這次合作包含市場、技術、服務、生態等多個方面。雙方將推出面向企業級市場的云方案,聚焦于金融、醫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大數據AI將是未來發展方向
數據顯示,阿里云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收入超30億元,增幅達138%。而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阿里云單獨估值已達390億美元。至于下一步,按照胡曉明的規劃,阿里云今年的布局重點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昨日,阿里云首次推出“人工智能ET”,ET目前已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據介紹,不同于微軟小冰和蘋果Siri,ET的特色在于采用大數據AI技術,其優勢體現在全局洞察和實時決策上。
阿里云早在2012年就開始著眼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儲備。胡曉明坦言,這兩年底層計算能力的爆發推動了阿里云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基于此,阿里云加大了對于人工智能的投入,并于去年開始將人工智能的服務和能力對外開放。”
記者昨日在發布現場看到,ET可以隨機從幾十張圖中選擇一張“看圖說話”,可以模仿馬云和胡曉明的聲音,甚至根據現場播放的視頻實時解說籃球賽。
目前,ET正在從個體感知向全局智能進化,不止利用了人工智能,更依賴于背后的大數據技術。據胡曉明介紹,目前ET已被應用到了交通預測、智能客服、城市規劃、語音識別等領域,可幫助浙江省交通廳預測未來一小時內的高速路路況,或者幫助金融機構的客服人員接電話等。而對開發者來說,構成ET的這些技術都已在阿里云上對外輸出,所有的開發者都可以基于這些產品和技術構建自己的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