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Project Fi體驗報告:谷歌這張“SIM卡”的路還很長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30 21:15:19 本文摘自:雷鋒網

談及美國的幾大移動運營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大概不會對它們有什么好感。

昂貴的資費,低效的客服熱線,坑爹的套餐和網絡覆蓋是用戶經常抱怨的內容。雖然 T-Mobile 正在引領變革的風潮,如取消長期合約和設備網絡鎖等,但是這一過程仍然充滿著沖突與不愉快,還有一些諸如 U.S。 Cellular 的運營商仍然堅持采用比較老舊的計費模型。

出于這些原因,不少用戶轉向了市場更為細分的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并不自己運營基站網絡,而是從其他較大的運營商處租用,且自己設計計費與服務方式。虛擬運營商通常會針對性的提供一些特殊服務,比如面向非英語國家的用戶,為用戶提供無限的國際通話服務,甚至配備用戶母語的客服電話。而搜索引擎大鱷谷歌,也依靠獨特的手段殺入了這個戰場。

Project Fi

在2015年初,就有傳言聲稱谷歌在準備自己的手機運營商服務,隨后谷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Project Fi。它也是一個虛擬運營商,這意味著谷歌也需要租用其他運營商的資源。對于虛擬運營商而言,租用網絡意味著比較高的起點,也意味著受制于依賴的網絡。但是這對于 Project Fi 來說不是問題。

它同時使用多個運營商的網絡(T-Mobile,Sprint,U.S。 Cellular 和 Three),并根據信號強度自動在網絡間切換。與 Hangouts/GoogleVoice 的整合也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別的設備接打電話并同步短信,有開放 WiFi覆蓋的時候還可以使用 WiFi 提供通信服務,并且可以在 WiFi 信號變得微弱的時候將通話轉接到手機網絡。

與背后復雜的運作相反的是,它的計費方式非常簡單。每月 $20 的基礎月費,加 $10/GB 的流量費用,可以提供至美國和加拿大的無限通話,全球無限短信,移動熱點共享(沒看錯,不少運營商這項功能是收費的)并且默認包含全球漫游服務,漫游時流量不加價,不限速。

實際體驗

這項聽起來很美的服務到底用起來怎么樣呢?筆者是 2015 年 9 月抵達的紐約。在美國的一年時間里,使用過中國電信美洲公司的 T-Mobile 虛擬運營商,也使用過 AT&T 的服務,并最后轉向了 Project Fi。

信號質量

T-Mobile 在紐約市內的覆蓋可以說非常好,在不少地方還好于 AT&T。但是出了大城市后,T-Mobile 的覆蓋就明顯不夠用了,旅游大巴車上 Verizon和 AT&T 的用戶還在玩手機的時候,T-Mobile 的信號已經開始斷斷續續或者完全丟失。

而在城市內的時候,由于曼哈頓的建筑錯綜復雜,AT&T 在筆者寢室里只有 1 格信號,不少餐館內甚至完全沒有信號。

而換用 Project Fi 之后,城區內能繼續使用 T-Mobile 的強大覆蓋,在一些傳統的覆蓋盲點可以自動切換到 Sprint 的 CDMA網絡,800MHz 的低頻率 CDMA 網絡意味著更加強大的覆蓋。

使用費率

費率方面,原本使用 AT&T 的時候,筆者是與一位朋友共享的套餐,月費 $30 包含了 2GB 的共享流量,每臺設備需要每月各支付 $25 的接入費用,這樣不含稅和其他費用每人需要支出 $40 的月費。切換到 Project Fi 之后,就算我一個人使用 2GB 流量,也只要 $40 的費用。如果流量沒有用完,AT&T 會把沒用完的部分滾至下個周期使用,用超了的話會提供 1GB 的補充包,需要 $15 并且需要在本周期內使用完。

而 Project Fi 并沒有這么多麻煩的事情需要考慮,如果沒有使用完當月的流量,剩余的流量將會根據原價計算并作為現金返至下一期賬單抵扣,用超的部分也是 $10/GB 的原價收取。也就是說,如果原本使用 AT&T 的時候我用超了 100MB,將會被多收取 $15 的費用,而在 Project Fi,我只會被多收 $1 的費用,多退少補。

順帶一提,Project Fi 允許用戶免費申請最多 9 張額外的流量卡,與主卡共享流量。在 AT&T,多加一臺流量設備需要收取 $10 - $20 的費用,具體視設備類型而定。

服務方面

各大運營商都提供了在線自助服務的功能,而谷歌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這塊自然做得非常好。

跟其他運營商復雜老舊的界面不同,Project Fi 的界面非常的干凈漂亮,賬戶下多臺設備的流量使用被清晰地分開標注,甚至還能查到每次通話的時長、費率和實際收費。并且它擁有完善的幫助文檔。

在需要人工服務的時候,運營商們都會提供語音、聊天和郵件多個渠道,不同的是,Project Fi 的人工服務是全年 24 小時無休的。除了傳統的熱線模式,谷歌還提倡用戶在網頁或者 app 內先用文字描述問題,并由客服方撥叫用戶,免除了撥打熱線長時間等待。

先前有一次,筆者在升級 Android N 體驗版的時候跑了將近700MB的流量,而系統內的流量統計由于數據被清空無從查證,便撥打了 Project Fi 的客服電話詢問是否能后臺查到流量的去向。客服代表說他們不能查詢用戶的隱私數據,對此造成的不便他們愿意返還當天的全部流量來補償,數分鐘內,筆者的賬戶內就出現了一條抵扣記錄,抵消了流量費用,整個服務體驗非常令人舒心,即便錯誤可能是用戶自己失誤造成的。

對 Project Fi 網絡的試煉莫過于大面積的旅行。今年 5 月,筆者到美國的中西部做了一次數周長的旅行,途徑上圖用紅點標注的地區,在回到中國后依然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期間領略了網絡切換的神奇之處,也切身體會了 Project Fi 的不足。

保存10個運營商的子卡數據的SIM卡

在經過一些信號不是很好的地區(森林、山區), Project Fi 會切換運營商,和宣傳一致。但是這個切換過程并不是無縫的。原因是 Project Fi 的網絡切換能力依賴于它特殊的 SIM 卡,這張 SIM 卡的特殊之處在于,它能至多保存10個運營商的子卡數據。用戶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打 SIM 卡,由 Project Fi 的軟件根據信號決定使用哪一張。

在需要切換網絡的場景下,SIM 卡會根據軟件的指令虛擬的完成拔卡、換卡和插卡的操作。整個過程因此會經歷大約 8 秒左右的斷網,在信號不好或者高速移動的場景下,耗時可能會更長。頻繁的網絡切換就會導致斷斷續續的網絡體驗,并且增加耗電量。另一方面,由于切換網絡會導致斷網,所以它并不會主動根據信號強度切換,而是在信號極其微弱或者斷開的情況下才會開始搜尋其他網絡。這就導致會出現明明有 T-Mobile 的 4G覆蓋,而用戶卻還在用 Sprint 3G網的情況。這一現象在山區尤其明顯,當時 U.S。 Cellular 還沒有加入 Project Fi,山區的覆蓋除了有 T-Mobile 和 Sprint,還有他們租用的國內漫游伙伴。

所謂國內漫游,通常是指在自家基站沒有覆蓋到的區域使用其他運營商的基站提供服務,通常每個月會有一定的流量限制。在山區等信號不佳的區域內,Project Fi 會選擇使用 Sprint 的卡來漫游,通常會漫游至 Verizon 和一些當地運營商的 CDMA 網絡,因為在這些地區 CDMA 網絡的覆蓋更廣。

在沒有斷線的情況下,它不會主動切換至另一張信號更好子卡。 Project Fi 雖然沒有國內漫游的流量限制,但是國內漫游意味著較低的網絡優先權,有時會遭遇限速(T-Mobile 卡漫游至 AT&T 的時候會有嚴重的限速發生),并且一般無法使用漫游商的 4G 網絡。有個別幾個漫游運營商甚至不提供數據漫游,僅提供語音和短信服務。下面是幾個筆者記錄到的漫游運營商:

Verizon,注意 Fi 自動連接到了一個開放 WiFi 熱點,并開啟了谷歌提供的 VPN服務保障隱私。

  AT&T,嚴重限速。

  Union Telco / APCSprint,只有 EDGE且沒有數據連接。

  還有幾個只在山區見過的運營商,筆者先前都沒有聽說過

國際漫游方面,這次筆者回國的時候有幸在中國大陸體驗了一番。

國際漫游的政策, 7 月 12 日是一個分界線。在此之前國際漫游就算連接 LTE網絡,也會被限制到 256Kbps?,F在,谷歌將這一限制取消了,速度能跑多少將由網絡狀況決定。遺憾的是,美版 Nexus 設備在大陸的漫游體驗可以說是兩極分化的,好的時候非常好,而差的時候跟斷線一樣。

大陸的漫游服務由中國移動承載,其運營的網絡是 GSM/EDGE, TD-SCDMA 和 B39 B40 B41 TDD-LTE。其中和美版 Nexus 6P 相兼容的僅有 GSM/EDGE 和 B41 LTE。而 B41 的信號一般只有在城市的戶外可以見到,一旦進入建筑物內部或者稍偏僻的區域,就通常只有 EDGE 網絡可用了。再加上國際漫游的網絡延遲,體驗非常糟糕,打開谷歌的主頁會需要 5-10 秒時間,有些情況下干脆完全丟包。

這一現象在其他國家漫游時也可能遭遇,只有下一代 Nexus 設備真正實現全球全網通的時候這一現象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以下是在 EDGE 和 LTE 信號下漫游的測試結果:

信號指示器上的感嘆號是由于筆者自行修改 Captive Portal 服務器地址導致的,不影響速度測試。340ms 的延遲是所有的網絡流量需要發回原運營商方便計費——“繞路”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像在美國一樣無障礙使用一些境外服務,因為手機的出口 IP地址還是美國的。

結語

不過縱使這個實驗性的服務有著諸多的不完善之處,它還是讓人看到了曙光,在互聯網的新鮮力量注入傳統的通信行業后,消費者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也給傳統的運營商帶來了壓力。

Project Fi 的諸多不完善之處也正在慢慢改進。得益于可空中升級的 SIM 卡和軟件,用戶不需要換卡就可以獲得諸如增加新的運營商和解除國際漫游限速的升級。對于長期居住在城市,而且不使用 Nexus 設備的人來說,這項服務是昂貴的。而對于經常國際旅行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看上去極具吸引力的選擇,而且體驗是無痛的,因為用戶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號碼遷至其他運營商,不受限制。

不管怎么說,Project Fi 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Google對傳統通訊運營商的顛覆才剛開始……

關鍵字:谷歌Project體驗報告

本文摘自:雷鋒網

x Project Fi體驗報告:谷歌這張“SIM卡”的路還很長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Project Fi體驗報告:谷歌這張“SIM卡”的路還很長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30 21:15:19 本文摘自:雷鋒網

談及美國的幾大移動運營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大概不會對它們有什么好感。

昂貴的資費,低效的客服熱線,坑爹的套餐和網絡覆蓋是用戶經常抱怨的內容。雖然 T-Mobile 正在引領變革的風潮,如取消長期合約和設備網絡鎖等,但是這一過程仍然充滿著沖突與不愉快,還有一些諸如 U.S。 Cellular 的運營商仍然堅持采用比較老舊的計費模型。

出于這些原因,不少用戶轉向了市場更為細分的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并不自己運營基站網絡,而是從其他較大的運營商處租用,且自己設計計費與服務方式。虛擬運營商通常會針對性的提供一些特殊服務,比如面向非英語國家的用戶,為用戶提供無限的國際通話服務,甚至配備用戶母語的客服電話。而搜索引擎大鱷谷歌,也依靠獨特的手段殺入了這個戰場。

Project Fi

在2015年初,就有傳言聲稱谷歌在準備自己的手機運營商服務,隨后谷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Project Fi。它也是一個虛擬運營商,這意味著谷歌也需要租用其他運營商的資源。對于虛擬運營商而言,租用網絡意味著比較高的起點,也意味著受制于依賴的網絡。但是這對于 Project Fi 來說不是問題。

它同時使用多個運營商的網絡(T-Mobile,Sprint,U.S。 Cellular 和 Three),并根據信號強度自動在網絡間切換。與 Hangouts/GoogleVoice 的整合也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別的設備接打電話并同步短信,有開放 WiFi覆蓋的時候還可以使用 WiFi 提供通信服務,并且可以在 WiFi 信號變得微弱的時候將通話轉接到手機網絡。

與背后復雜的運作相反的是,它的計費方式非常簡單。每月 $20 的基礎月費,加 $10/GB 的流量費用,可以提供至美國和加拿大的無限通話,全球無限短信,移動熱點共享(沒看錯,不少運營商這項功能是收費的)并且默認包含全球漫游服務,漫游時流量不加價,不限速。

實際體驗

這項聽起來很美的服務到底用起來怎么樣呢?筆者是 2015 年 9 月抵達的紐約。在美國的一年時間里,使用過中國電信美洲公司的 T-Mobile 虛擬運營商,也使用過 AT&T 的服務,并最后轉向了 Project Fi。

信號質量

T-Mobile 在紐約市內的覆蓋可以說非常好,在不少地方還好于 AT&T。但是出了大城市后,T-Mobile 的覆蓋就明顯不夠用了,旅游大巴車上 Verizon和 AT&T 的用戶還在玩手機的時候,T-Mobile 的信號已經開始斷斷續續或者完全丟失。

而在城市內的時候,由于曼哈頓的建筑錯綜復雜,AT&T 在筆者寢室里只有 1 格信號,不少餐館內甚至完全沒有信號。

而換用 Project Fi 之后,城區內能繼續使用 T-Mobile 的強大覆蓋,在一些傳統的覆蓋盲點可以自動切換到 Sprint 的 CDMA網絡,800MHz 的低頻率 CDMA 網絡意味著更加強大的覆蓋。

使用費率

費率方面,原本使用 AT&T 的時候,筆者是與一位朋友共享的套餐,月費 $30 包含了 2GB 的共享流量,每臺設備需要每月各支付 $25 的接入費用,這樣不含稅和其他費用每人需要支出 $40 的月費。切換到 Project Fi 之后,就算我一個人使用 2GB 流量,也只要 $40 的費用。如果流量沒有用完,AT&T 會把沒用完的部分滾至下個周期使用,用超了的話會提供 1GB 的補充包,需要 $15 并且需要在本周期內使用完。

而 Project Fi 并沒有這么多麻煩的事情需要考慮,如果沒有使用完當月的流量,剩余的流量將會根據原價計算并作為現金返至下一期賬單抵扣,用超的部分也是 $10/GB 的原價收取。也就是說,如果原本使用 AT&T 的時候我用超了 100MB,將會被多收取 $15 的費用,而在 Project Fi,我只會被多收 $1 的費用,多退少補。

順帶一提,Project Fi 允許用戶免費申請最多 9 張額外的流量卡,與主卡共享流量。在 AT&T,多加一臺流量設備需要收取 $10 - $20 的費用,具體視設備類型而定。

服務方面

各大運營商都提供了在線自助服務的功能,而谷歌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這塊自然做得非常好。

跟其他運營商復雜老舊的界面不同,Project Fi 的界面非常的干凈漂亮,賬戶下多臺設備的流量使用被清晰地分開標注,甚至還能查到每次通話的時長、費率和實際收費。并且它擁有完善的幫助文檔。

在需要人工服務的時候,運營商們都會提供語音、聊天和郵件多個渠道,不同的是,Project Fi 的人工服務是全年 24 小時無休的。除了傳統的熱線模式,谷歌還提倡用戶在網頁或者 app 內先用文字描述問題,并由客服方撥叫用戶,免除了撥打熱線長時間等待。

先前有一次,筆者在升級 Android N 體驗版的時候跑了將近700MB的流量,而系統內的流量統計由于數據被清空無從查證,便撥打了 Project Fi 的客服電話詢問是否能后臺查到流量的去向??头碚f他們不能查詢用戶的隱私數據,對此造成的不便他們愿意返還當天的全部流量來補償,數分鐘內,筆者的賬戶內就出現了一條抵扣記錄,抵消了流量費用,整個服務體驗非常令人舒心,即便錯誤可能是用戶自己失誤造成的。

對 Project Fi 網絡的試煉莫過于大面積的旅行。今年 5 月,筆者到美國的中西部做了一次數周長的旅行,途徑上圖用紅點標注的地區,在回到中國后依然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期間領略了網絡切換的神奇之處,也切身體會了 Project Fi 的不足。

保存10個運營商的子卡數據的SIM卡

在經過一些信號不是很好的地區(森林、山區), Project Fi 會切換運營商,和宣傳一致。但是這個切換過程并不是無縫的。原因是 Project Fi 的網絡切換能力依賴于它特殊的 SIM 卡,這張 SIM 卡的特殊之處在于,它能至多保存10個運營商的子卡數據。用戶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打 SIM 卡,由 Project Fi 的軟件根據信號決定使用哪一張。

在需要切換網絡的場景下,SIM 卡會根據軟件的指令虛擬的完成拔卡、換卡和插卡的操作。整個過程因此會經歷大約 8 秒左右的斷網,在信號不好或者高速移動的場景下,耗時可能會更長。頻繁的網絡切換就會導致斷斷續續的網絡體驗,并且增加耗電量。另一方面,由于切換網絡會導致斷網,所以它并不會主動根據信號強度切換,而是在信號極其微弱或者斷開的情況下才會開始搜尋其他網絡。這就導致會出現明明有 T-Mobile 的 4G覆蓋,而用戶卻還在用 Sprint 3G網的情況。這一現象在山區尤其明顯,當時 U.S。 Cellular 還沒有加入 Project Fi,山區的覆蓋除了有 T-Mobile 和 Sprint,還有他們租用的國內漫游伙伴。

所謂國內漫游,通常是指在自家基站沒有覆蓋到的區域使用其他運營商的基站提供服務,通常每個月會有一定的流量限制。在山區等信號不佳的區域內,Project Fi 會選擇使用 Sprint 的卡來漫游,通常會漫游至 Verizon 和一些當地運營商的 CDMA 網絡,因為在這些地區 CDMA 網絡的覆蓋更廣。

在沒有斷線的情況下,它不會主動切換至另一張信號更好子卡。 Project Fi 雖然沒有國內漫游的流量限制,但是國內漫游意味著較低的網絡優先權,有時會遭遇限速(T-Mobile 卡漫游至 AT&T 的時候會有嚴重的限速發生),并且一般無法使用漫游商的 4G 網絡。有個別幾個漫游運營商甚至不提供數據漫游,僅提供語音和短信服務。下面是幾個筆者記錄到的漫游運營商:

Verizon,注意 Fi 自動連接到了一個開放 WiFi 熱點,并開啟了谷歌提供的 VPN服務保障隱私。

  AT&T,嚴重限速。

  Union Telco / APCSprint,只有 EDGE且沒有數據連接。

  還有幾個只在山區見過的運營商,筆者先前都沒有聽說過

國際漫游方面,這次筆者回國的時候有幸在中國大陸體驗了一番。

國際漫游的政策, 7 月 12 日是一個分界線。在此之前國際漫游就算連接 LTE網絡,也會被限制到 256Kbps。現在,谷歌將這一限制取消了,速度能跑多少將由網絡狀況決定。遺憾的是,美版 Nexus 設備在大陸的漫游體驗可以說是兩極分化的,好的時候非常好,而差的時候跟斷線一樣。

大陸的漫游服務由中國移動承載,其運營的網絡是 GSM/EDGE, TD-SCDMA 和 B39 B40 B41 TDD-LTE。其中和美版 Nexus 6P 相兼容的僅有 GSM/EDGE 和 B41 LTE。而 B41 的信號一般只有在城市的戶外可以見到,一旦進入建筑物內部或者稍偏僻的區域,就通常只有 EDGE 網絡可用了。再加上國際漫游的網絡延遲,體驗非常糟糕,打開谷歌的主頁會需要 5-10 秒時間,有些情況下干脆完全丟包。

這一現象在其他國家漫游時也可能遭遇,只有下一代 Nexus 設備真正實現全球全網通的時候這一現象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以下是在 EDGE 和 LTE 信號下漫游的測試結果:

信號指示器上的感嘆號是由于筆者自行修改 Captive Portal 服務器地址導致的,不影響速度測試。340ms 的延遲是所有的網絡流量需要發回原運營商方便計費——“繞路”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像在美國一樣無障礙使用一些境外服務,因為手機的出口 IP地址還是美國的。

結語

不過縱使這個實驗性的服務有著諸多的不完善之處,它還是讓人看到了曙光,在互聯網的新鮮力量注入傳統的通信行業后,消費者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也給傳統的運營商帶來了壓力。

Project Fi 的諸多不完善之處也正在慢慢改進。得益于可空中升級的 SIM 卡和軟件,用戶不需要換卡就可以獲得諸如增加新的運營商和解除國際漫游限速的升級。對于長期居住在城市,而且不使用 Nexus 設備的人來說,這項服務是昂貴的。而對于經常國際旅行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看上去極具吸引力的選擇,而且體驗是無痛的,因為用戶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號碼遷至其他運營商,不受限制。

不管怎么說,Project Fi 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Google對傳統通訊運營商的顛覆才剛開始……

關鍵字:谷歌Project體驗報告

本文摘自:雷鋒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犍为县| 大关县| 宝坻区| 牡丹江市| 云南省| 吴忠市| 晋宁县| 固安县| 凉城县| 铁岭市| 乌鲁木齐市| 望都县| 涪陵区| 广德县| 乌鲁木齐县| 星子县| 化隆| 新泰市| 旅游| 沙河市| 廊坊市| 阳曲县| 伊金霍洛旗| 青川县| 邢台县| 义马市| 武平县| 宁城县| 永康市| 绥阳县| 济宁市| 筠连县| 邮箱| 恩平市| 洛川县| 连城县| 龙里县| 股票| 营口市|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