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傳統行業,軌道交通行業可不僅是在“地下開展業務”,其實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它已經走在各大交通系統之前。正如這廣州地鐵,在實踐云計算應用多年后,正與國產云計算廠商品高云一起,引領著一場轟轟烈烈的“由地入云”的云計算變革。
廣州地鐵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姚世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地鐵正在全力建設和完善各類管理信息系統,大力引入云計算技術,并嘗試將優秀的地鐵信息化知識以云服務的模式輸出至全國。
成就典范
據悉,廣州目前有九條線路在運營,已投入使用的線路總長260多公里,日均客流超過600萬。而廣州地鐵所承擔的責任是,整個廣州市所有地鐵的建設,以及運營、開發。
姚世峰表示,“在長期的地鐵建設和運營中,廣州地鐵在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方面進行了不少成功的實踐,并以這些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廣州地鐵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姚世峰
特別是云計算技術的引入,姚世峰認為,對于廣州地鐵可謂是一次關鍵變革:云計算幫助我們搭建了敏捷、高效的IT體系,實現了安全、快速的響應,支撐廣州地鐵成為業界標桿愿景的實現。
非常坦率,姚世峰向記者表示,“廣州地鐵未來發展的期望就是,致力于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典范。”
當然若想成為典范的話,必須要追求卓越,將業務做得更好,同時也注定了將會面臨著多維度的險阻。
姚世峰透露,“地鐵建設和運維過程中存在大量困難和壓力:比如,在建設方面,如何確保大規模地鐵的建設的進度、安全、質量;比如,如何實現營造、運營、維護維修,以及資產運營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在企業規模非常急劇擴大的時候,怎么樣管理好那么復雜的企業組織高效運作,等等。”
廣州地鐵內部四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舉措的提出,也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實踐顯示,用全新的技術為企業生產管理,提供了比傳統的管理更規范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支撐整個業務的銜接,風險的規避,將有力促進企業健康的發展。”姚世峰表示。
信息化制勝
早前,對于軌道交通行業一線業務人員來說,需要通過派發紙質工單來進行任務的分配,此外,各種數據的記錄也是通過紙筆記錄方式進行,最后再通過人工錄入電腦,而傳統的方式存在著很多漏洞,例如信息傳輸的滯后性,無法讓人員實時進行信息的交互,同時在信息的準確性方面還會存在一定的偏差。
而信息化的引入,不單單只是一項技術的應用,更多的是背后隱含的管理思想,是整個企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的管理思想,同時在這個管理思想背后又是一個顛覆性的變革。現今每一張維修工單都是由系統進行生成,通過掃描設備上的與后臺綁定的碼,員工便可知道需要進行哪方面的檢查或是維護。同時還能夠了解這個設備的相關信息,從而準確的抓住問題所在。從下單到執行再到最后的反饋,員工完全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完成。移動化的辦公方式讓信息更加具有穿透力,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精簡,對成本提升起到了決定性因素,也讓整個系統生產價值得以提升。
對于地鐵行業而言,管理水平上去了,停運的幾率便意味著得到了減少,對整個社會來說,均是一種成本的節約。正如姚世峰所言:“廣州地鐵保障每天幾百萬人次的地鐵客運流暢運轉,這本身就便是一個難以計算的社會效益。”
據悉,廣州地鐵還在工程建設領域大力引入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針對土建的8類工法,梳理出了600多道的工序,對現在三百多工地全部覆蓋,目前包括所有的施工和監理都統一在一個平臺里面。這也屬于工程建設的精細化的管理平臺,能夠看到關鍵工序執行情況。通過這樣的手段,使現場的質量得到提升。
在運營方面,設備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安全。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利用與應用現場作業的指導,引入互聯網技術以及終端設備,能夠快速反饋設備的狀態。
背后的秘訣
“上述信息化業務的實現,最終離不開一個集規劃、云化、遷移一體化的服務。”姚世峰表示,“隨著信息化應用的深入,我們 IT體系愈發需要更敏捷、高效,安全、快速地響應業務的需求,支撐整個業務發展。”
“經過長期全方位的驗證,我們引入了品高云平臺,以此作為廣州地鐵全套信息化應用的基礎,幾年的實踐顯示,品高云平臺很好的完成了我們的全部需求。”
“以數據說話,”姚世峰介紹說,“在引入品高云之后,廣州地鐵整個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資源利用率從原來的20%提升到了如今的70%-80%,設備投入服務的時間從原來的一到兩周縮短到一到兩天,管理效率提高了七倍。”
“除了云計算整體構架方案,”姚世峰補充說,“品高團隊還能夠對廣州地鐵的執行,業務的梳理和建設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是廣州地鐵可以信賴的戰略合作伙伴。”
“因此,我們希望繼續攜手,直至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云計算的中心。廣州地鐵未來希望去構建整個基于軌道交通行業云的計算平臺和服務的中心。并將先進的地鐵云計算部署和信息化應用經驗輸出全國,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