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在迎來云計算、阿里健康等“多點開花”的局面,生態布局正滲透到更多的產業鏈中。
阿里10月27日晚公布的本財年第二財季報告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凈利潤超過了總營收。凈利潤為人民幣227.03億元(約合35.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0.30億元增長649%;而集團總營收為221.71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2%。
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在該季報表中新計入了一家獨立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健康)的業績,阿里獲得其186.03億元人民幣的持股收益,使得集團第二財季利息和投資利潤達到181.5億元人民幣(約合28.56億美元),大大超過去年同期的4.68億元。
同樣在上一財季,阿里的凈利潤大增得益于阿里影業估值的提升。阿里影業完成融資后剝離出報表,并推高阿里巴巴集團持有阿里影業股權的估值,帶來247.34億元人民幣的處理收益計入。
健康與快樂,馬云在阿里巴巴內部所稱的“DoubleH”計劃,正在從傳統的電商增長點之外拓展出更多新的增長空間。
財報中另外一個引人關注的增長出現在阿里云身上。阿里巴巴2016財年第二財季云計算和互聯網基礎架構營收為6.49億元人民幣(約合1.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5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28%。
據財報解釋,云計算業務的增長主要是由于付費客戶數量增加以及阿里巴巴云計算服務的使用量增加,包括提供了更多復雜的產品,例如內容發布網絡和數據庫服務。
放到全球視野來看這個現象,就會找到很多同級別巨頭公司的共通之處。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上季度的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其中云計算的貢獻功不可沒。這三家(AWS、谷歌云平臺、微軟Azure)為越來越多尋找低成本替代方案的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IT服務商如IBM、惠普、EMC、甲骨文等公司的產品銷量的縮減,因為更多公司選擇通過租賃模式使用云計算服務。
在“資本寒冬”的市場聲音越發強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創客者開始采用云計算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云計算也讓創業者的試錯成本降至最低。僅阿里云計算平臺,就支持了臉萌、唱吧、貨車幫、超級課程表、Face++、魔漫相機等眾多互聯網應用在短時間內走紅。阿里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阿里云上的創業者6成為首次創業。企業選擇采用公共云平臺后,計算成本降低了70%,創新效率上升了300%。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認為,“0-1曲線定律”正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顯現:借助新的生產資料和工具,創業正邁入“快消時代”,這也是云計算普惠科技勝利的時代。正因如此,阿里云已經有足夠信心去透過“云”背后的本質和價值,通過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大片,去提出新的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