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戴爾以6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EMC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好、有人說壞。不過,一篇犀利的文章讓人印象深刻——美國《連線》雜志撰文認為,戴爾、EMC、IBM、甲骨文、惠普等IT公司雖然仍能賣出產品,但是作為科技巨頭,已經宣告死亡。文中還稱,這些公司是“被云計算搞死的公司”。
納尼?云計算?云計算為啥能夠如此彪悍,可以宣判這些叱咤風云的IT巨頭死刑?
是的!Tong哥覺得,這并非危言聳聽。得益于虛擬化技術,服務器工作量(workload)向云計算遷移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Gartner預計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達2440億美元,2012-2017年年均增速為17%,遠高于全球IT市場3%的年均增速。
其實,Tong哥今天不想討論這些IT巨頭的生死存亡。相信作為用戶的您,一定想的是:我管你戴爾生還是EMC死,我關心的是,我的IT應該怎么辦?我要不要往云上走,怎么往云上走?
帶著這些問題,Tong哥今天就和您聊聊企業級云計算,特別是適合中國企業需求的云計算。腳踏實地,絕不忽悠!
不是暈計算,云計算確實有魅力
記得幾年前云計算剛剛興起時,很多人都將其稱為“暈計算”,任憑廠商如何將心向明月,用戶都搞不懂廠商要干嘛!
經過幾年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經從“暈”的狀態逐漸清醒過來,像靈活、彈性、降低成本等云的特性慢慢被用戶所了解和接受。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云數據中心、云應用等落成。
其實,咳咳!Tong哥需要著重強調的是,云計算特別適合于應用和對資源需求特別彈性的用戶,比如雙11、雙12、雙13……等等,因為到了當天,其IT系統所承載的壓力會瞬間爆發,如果沒有靈活的IT資源擴展方式,任何系統都是無法承受的。
沒錯,您也許發現了,之所以云計算能夠從互聯網公司興起,因為他們確實有實實在在的需求。當然,很多行業用戶也存在這一的需求,比如鐵路的購票系統,再比如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報名系統,或者很多人都很熟悉的證券交易系統,在特定時點或者未知時點,均可能發生流量暴漲暴跌的情況。通常,這些用戶是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的(toC的)。在他們眼中,云計算確實美若天仙。
別總想著云不云的,腳踏實地整合好你的IT資源
說到這,我覺得用戶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云計算。Tong哥用大腳趾大膽預測一下,用戶會分成兩派:一派是需要,一派是不需要!
別急,如果您屬于不需要云的一派,請您耐心地再多往下看兩段,相信您會有收獲。
事實上,美國《連續》雜志說搞死IT巨頭的云計算,是亞馬遜(AWS)這樣的公有云。但是Tong哥告訴你:公有云離我們還很遠!雖然Gartner預計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達2440億美元,即使預計準確,也僅僅是將公有云投在全球IT總投資中的占比從3%上升到6%。更何況中國企業級用戶的情況,公有云的比例是多少呢?中國有多少企業用戶愿意把應用放在AWS上呢,特別是核心業務系統?你懂的。
然而,在中國,面對業務的高速發展,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面對各種挑戰和各種不服……,企業的IT系統確實需要進化,同時要考慮這些企業現有的IT基礎設施。你要考慮現有設施的整合、高效利用,考慮更方便地管理和運維,考慮持續降低TCO(總擁有成本)。
對于剛才那些覺得不需要云的同學,Tong哥告訴你:你可以不需要像互聯網公司一樣靈活、彈性的云,但你一定需要虛擬化,乃至私有云來優化自己的IT基礎設施!所以,上云不上云并不重要,但了解現有的IT資源狀況,腳踏實地整合、統一管理好現有的IT資源,最重要!因為,我們仍然處在虛擬化和私有云的發展階段。
在2015創新應用與軟件基礎設施大會(簡稱“T.A.I.大會”)上,東方通首席科學家朱律瑋就講過:“我們遇到很多這樣的客戶,他們非常執迷于云計算,希望將自己的東西放到云上。但是,他們通常只有幾臺服務器,其中大部分還裝了云管理平臺,真正用于云計算業務的服務器資源卻很少。”
可想而知,在云計算的概念出現多年之后,很多中國企業仍然搞不清自己對于云計算的需求,更不要說有目的、有步驟的實現云計算了。當然,Tong哥知道,用戶需要的不是忽悠、不是虛無縹緲看得見摸不著的云,而是實實在在的、尤其是符合中國企業發展現狀的云計算實現路徑。
實實在在的中國企業云計算實現路徑
作為Gartner白皮書《用新一代軟件基礎設施,轉型互聯網+》的聯合作者,朱律瑋給出了很實在的中國企業實現虛擬化、云計算的路徑——資源云化、傳統應用云化和創新應用云化。
資源云化階段可以認為是云計算的起步階段。如果用戶對云計算沒有什么經驗,并且想嘗試云計算時,可以從虛擬化應用起步。先從少量幾個項目開始實踐,一般服務器不超過50臺,虛擬機不超過2000個。包括東方通Tong oCloud在內的虛擬化產品就可以提供快速部署、簡單管理和極少的管理資源占用。當然,如果用戶開始考慮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準備部署大量服務器,為更多應用提供硬件資源支撐時,就需要考慮IaaS產品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顯然,資源云化只是第一步。資源是為了支撐應用的,當資源云化之后,原有的傳統應用必然要隨之遷移到云上,即傳統應用云化。朱律瑋指出,傳統應用向云遷移通常有打包應用遷移方案、業務應用遷移方案、PaaS解決方案,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應用體系,并需要視應用的管理運維需求而定。
所謂創新應用,不同于傳統應用,它采用DevOps等方式構建,可以滿足企業業務快速變化,并和互聯網、移動、社交等場景結合得更為緊密。顯然,創新應用云化,需要一個強大的PaaS平臺(甚至是PaaS+)的支撐。
· 它在底層能夠有效使用虛擬化或IaaS解決方案提供的API,實現對硬件資源的調度管理和動態伸縮。
· 它需要對基礎軟件進行重構,將標準和通用功能形成可獨立擴展的服務,提供簡化的應用容器設施,支持應用服務調度管理、隔離管理、高可擴展性,也需要支持多種數據服務,可以方便構建以微服務。
· 它提供統一管理能力,實現對硬件資源、基礎軟件資源以及應用軟件服務的統一部署和監控管理。
東方通是軟件基礎設施的領軍企業,同時在PaaS層也具有強大的能力,可以提供相關的產品和技術,以及從架構規劃到解決方案構建的完整服務。
兩種云的兩種推進建議
經Tong哥與大量中國企業用戶接觸發現,中國大部分企業級云計算仍然處于資源云化階段(IaaS),并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試點項目為主,服務器以幾十臺至上百臺居多,主要通過虛擬化的方式實現,Tong哥稱為輕量級云;另一種的服務器有大幾百甚至上千臺,規模龐大而且復雜,稱為數據中心云。
當然,隨著云計算的深入發展,軟件基礎設施的云化和應用云化必然隨之到來。實際上,輕量級云的推進相對簡單,只需構建一個承上啟下的IaaS+(初級的PaaS)層,就可以很好地管理云化資源,實現應用云化。
而對于數據中心云的推進,則必然需要一個強大的PaaS平臺來支撐,如下圖。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數據中心云中,云化的軟件基礎設施其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其實,關于云還有很多聊不完的話題,Tong哥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寫出自己所有對云計算的理解和方案。好在,最下面“閱讀原文”中有東方通與Gartner聯合出品的白皮書《用新一代軟件基礎設施,轉型互聯網+》,里邊有很多內容和云計算相關,既有前瞻的洞察也有落地的實踐。怎么樣?心癢癢了沒有,如果您對虛擬化和云計算感興趣,歡迎聯系我們,歡迎關注東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