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每年能夠推出500項服務。”一位意大利電信的副總裁在近日的一次行業會議上告訴與會代表。她是參加致力于電信網絡未來主題演講的嘉賓之一,更具體點說,是關于網絡變革和“云化”。
雖然不少運營商,包括AT&T、韓國電信、德國電信和西班牙電信等等,都已經開始越來越堅信他們部署SDN和NFV這些技術的計劃,在公共論壇上卻很少有關于硬件轉型完成后電信業務將會變成怎樣的討論。
技術廠商們越來越多地在創造一個“優越的生產環境”,并從服務層進行網絡解耦,來推動從SDN和NFV技術中受益。電信運營商們經常談論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推出新服務,并且他們認為這是互聯網公司強過他們的主要優勢之一。
因此,這意味著電信運營商想要推出許多新服務——至少根據意大利電信這位副總裁的愿望是這樣的。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存在更多數字服務提供商這樣更廣闊的世界里,這些新服務可能是什么,電信公司將如何彼此進行競爭。
當技術供應商談論關于在SDN和NFV環境下的服務創造時,他們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企業市場。他們的目標是幫助電信運營商向終端用戶顯現其網絡能力——就像亞馬遜通過向第三方提供其在線零售業務背后的基礎設施開發了Amazon Web Services一樣。但是他們并沒有具體說明新的電信服務將會是什么樣子。
Ovum首席研究官Mark Newman表示,電信業務正在演變成一個管道業務——啞管道和智能,并且,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價值”越來越多地圍繞在速度、帶寬和體驗質量方面。當談到服務創新和創造,運營商們的大部分行動都涉及捆綁第三方服務,而不是試圖創建他們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這位意大利電信的副總裁承認,在她每年想要推出的500項服務當中,可能有大約只有50項能夠產生收入。她希望意大利電信能夠擁抱“快速失敗”的文化,擁有能夠在五天之內創造和推出一項服務的能力,并且接受并不是所有的服務都會成功這樣的現實。但是電信運營商擁有正確的文化(正確的DNA)來實現如此嗎?且不說他們自身是否具有構建新服務的軟件技能。一種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向基于軟件的網絡的轉型,并擁抱API概念,將使運營商能夠捆綁更多第三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