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總歸算是一位大叔了。
這位大叔曾一度光芒四射,贏下口碑的同時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但他邁入中年,忽然發現年輕時的“把妹技巧”正在慢慢失效。像聯想一樣的大叔越來越多,有家電零售,也有媒體,還有無數制造商……那些年追過的“偶像品牌”似乎一夜間都到了“不惑之年”。他們都在拼命尋求著“第二春”。
聯想或最具代表性。最新消息是聯想集團宣布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及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離職,原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陳旭東將接任。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此表示:“這次調整,無關乎責任,而關乎機遇。”同樣的內部信,似曾相識。筆者所在的媒體高層也不斷透露這樣的信息。所有這類企業都在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來面對轉型。
這會成功嗎?“楊元慶們”的回答幾乎一致:“如果不變化,肯定不會看到成功的結果。”
不妨看看過去一年多時間里,聯想發生了什么。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同年11月,楊元慶公開表示,要在12-18個月里,讓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盈利。公布這個目標,無疑是為劉軍帶領下的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立下了軍令狀。
然而讓他們始料未及的并不是未完成任務,而是發現市場完全不按他們的套路出牌,玩法也完全變了!半路殺出來的“小米”即便沒有他們傳統的渠道優勢依舊能夠憑借“高性價比”玩轉市場。過去積累的優勢根本沒法實現規模復制,于是,聯想開始“從頭開始換人,所以首先要從領導人開始,從調整一把手開始”。
之所以選擇陳旭東負責聯想移動業務,楊元慶給的說法是“擁有經驗、能力,喜歡嘗鮮,喜歡嘗試,喜歡冒險,還有著開放的心態等,能夠擁抱互聯網。”沒錯,這不正是當下互聯網公司的招聘要求嗎?
再翻看陳旭東的微博,會發現他在擔任神奇工場CEO時更像名創業者,偶爾談智能家居或者3D打印,或者拿當下最火的組合TFboys賣個萌。似乎也正是這種狀態讓楊元慶更滿意。
李開復說過:“高科技領域的公司,一定是15分鐘陽光下,而且永遠也留不下來。就算你一個大公司還在成長,但是小公司一定成長更快。”
這種感受聯想或更早時便體會過,出現過不計其數的變革。神奇工場的出現就是一個例子,根據陳旭東的介紹,其運作是完全脫離聯想集團其他業務的,運營模式不受集團或董事方的任何限制,當然在業務領域是達成共識的。其定位是“完全基于互聯網平臺打造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模式的智能終端和服務業務”。
陳旭東在試驗田經過短短的練兵后接替劉軍,與其說是救火,不如說是一切歸零,希冀完成另一個“從0到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并引領大公司轉型需要的技能和創建新公司大不相同。
首先,轉型時面臨的抉擇,完全不同于一個創業公司從0到1的創新。正如筆者的一位親歷轉型的領導所言:“轉型,是一把手工程,但從設計到制度建設、管理考核、流程再造等方方面面,內部阻力之大,非親身經歷難以想見。”
其次,從管理者本身來看,陳旭東曾表示,互聯網精神是“客戶體驗、快速響應和粉絲經濟”。筆者在陳旭東之前所有的發言中其實并未發現過多的亮點。當然他在大公司中是個了解并樂于擁抱互聯網的人,但在互聯網的圈子里,他從某種程度上也僅是一名學生。
姑且希望他是班上那個調皮、不安分的學生吧。因為在當下,只有不安分、敢于突破甚至創造商業模式才能突圍。不信你看,國外的Uber再創估值新高,小米等一系列互聯網公司已經走在了納斯達克的路上。
改變其實遠不止“了解”或“擁抱”那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