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離開微軟,在很多人心目中,其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其實早有傳聞,在三年前,張亞勤就曾與比爾蓋茨溝通過離職的事宜。另外,據說張亞勤還曾經拒絕了來自IDG的橄欖枝(有傳聞稱,IDG曾經試圖邀請張亞勤加入為資深合伙人)。今天《南華早報》再次爆出消息后不久,微軟確認了張亞勤的離職,我也從百度非官方渠道了解到:張亞勤確實離開工作了十六年的微軟,幾天后即將成為百度總裁,負責新業務開拓。
三年前離開微軟加入金山任CEO、原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今天在微博上說,“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說:不,是兩個時代的結束。
PC時代的結束
張亞勤是少年天才,他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歲時已經獲得無線電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3歲獲得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獲得了IEEE Fellow稱號,成為這個古老協會最年輕的科學家。
這樣閃耀如新星的年輕科學家在兩年后加入微軟,33歲便成為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后來這個機構升級為微軟亞太研究院,再后來成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一個重要部分,張亞勤出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董事長。
在微軟,服務部門(如唐駿創立的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是為昨天的利潤工作,給已經購買產品客戶提供承諾的價值。銷售部門(如杜家濱組建的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是為今天的利潤工作,把產品變成利潤,爭取更多的客戶。開發部門(如陸奇領導的BING搜索)是為明天的利潤工作,確保明天我們有優秀的產品可以賣。研究部門(如李開復創立的微軟中國研究院)是為后天的利潤工作,了解趨勢、發展科技,保證永遠處于領先位置。
在研究這件事情上,全世界投入最多的就是汽車行業和IT行業,而微軟是在IT業中投入最多的公司。微軟研究院是微軟“皇冠上的明珠”,全球四大研究院在研究未來30年可能用到的科技,以張亞勤、李開復為代表的真正的科學家們,是這顆明珠上閃著的光芒。
這些光芒,照耀著那個年代,微軟最為閃亮的年代。
可是,讓微軟如此閃亮的PC時代,終于要結束了。PC時代結束不是微軟的錯,當然更不是張亞勤的錯,這是大勢所趨。問題在于,微軟能不能抓住下一個時代。
當然,抓住是偶然的,抓不住是必然的。微軟曾經最為輝煌的成就成為眼下最為難堪的包袱,這也解釋了為何微軟很早就開始開發智能手機,早在谷歌之前就開始研發搜索,但是都沒有“創業”成功的原因。
分析過去,總能頭頭是道,但如果放眼未來,誰敢說自己能預測趨勢?
微軟曾經賬面上趴著600億美元現金,幾乎是一個小國一年的GDP收入。這樣的現金儲備似乎應該完全可以讓微軟的轉型勢如破竹,然而600億為何未能挽回微軟轉型的頹勢?
假如未來有100個方向,每個方向有100個公司在奮力創業,那么整個市場有1萬家公司在嘗試創新,這一萬家公司背后的社會資源加在一起,可能是10000億的規模。微軟600億美元(今天蘋果的1000億),砸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只有很小的成功概率。這是整個社會的力量,整個未來的力量。微軟如果留戀過往既得的利益,必然就要在驚濤駭浪中與整個趨勢搏斗。這就是為什么克里斯滕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所說,上一個時代成功的公司,在下一個時代幾乎注定失敗。除非微軟的掌舵者有著過人魄力,超乎尋常的眼光,能夠引領團隊基因轉變,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未來如果微軟沒有成功,不能責怪任何人,但是萬一成功,一定有英雄存在。
大趨勢如此,張亞勤個人無能為力。
外企時代的結束
微軟在中國一直有兩條線,一條是商業線——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注重于技術的本地落地,歷任CEO人們耳熟能詳,比如吳士宏,比如唐駿。另一條線是技術線——微軟中國研究院,后發展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張亞勤現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董事長。
雖然賀樂斌才是今天的微軟(中國)有限公司CEO,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張亞勤才是微軟中國的真正代言人。
這幾年,外企的光環在不斷減弱,而國內公司卻越來越如日中天。在PC時代,中國沒有全球知名的軟件公司,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但是百度、阿里、騰訊卻成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
外企的光環正在不可阻擋的消失。扎根中國22年的微軟,是中國高科[0.35% 資金 研報]技企業的黃埔軍校。今天的外企面臨的不僅是國內企業的壯大,同時也必須面對超國民待遇的失去,以及所有這些因素帶來的人才流逝。今后,將不應存在外企、非外企這樣的叫法,只應存在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
這是創業者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優秀的人才紛紛從對外企的信仰,轉向對創新的信仰。
新時代的開始
加入百度的張亞勤或許將面臨著更為艱巨挑戰。李彥宏一直期望把百度打造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的公司,當馬云不斷做商業模式驅動的戰略布局,馬化騰在用產品經理的心態來打磨公司的時候,李彥宏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心態,他向往著成為下一個谷歌,他相信真正改變世界的是技術變革。也正因為此,他從谷歌挖來了吳恩達——曾領導谷歌大腦人工智能項目,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并且讓他在硅谷主持設立一個新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在一次吳恩達接受《福布斯》的采訪中,他說“毋庸置疑,百度是中國的科技巨頭,其他公司很會做產品。這不是百度的優勢,但是百度十分善于打造真正的硬技術。”
不管百度是否真正能實現硬技術的突破,顯而易見的是,在TAB的三巨頭中,馬化騰著眼于應用層面的創新,馬云熱衷于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李彥宏則是一個有著技術情節的“書呆子”,他所想要布局的未來,從吳恩達和張亞勤的加入來看,李彥宏正在努力試圖通過硬技術的跳躍式的創新來改變世界。
離開老臣的微軟,會不會因此而更年輕了呢?作為在微軟服役14年的老兵,我一直從心底的最深處,祝愿微軟能抓住移動互聯網,或者是下一個時代的機遇,重振輝煌。也許完成歷史使命的老臣的離去,也可以讓微軟煥發新機。
也許這對百度、微軟和張亞勤來說,都是一個新時代。
曾經在微軟中廣為流傳這樣的一個段子:張亞勤的辦公桌上放著三張照片,分別是老婆、胡錦濤和比爾蓋茨。張亞勤經常和別人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的三個老板。
現在,這張桌子上的一張照片,要換了。
1、您為什么會選擇離開微軟?
張亞勤:原因很簡單:使命達成。回想16年前,微軟這份工作吸引我的一個原因是,比爾?蓋茨想要在中國建立一家世界級的基礎研究機構——在那時候,微軟的這種想法被很多美國同行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國內的信息產業才剛剛起步,經濟也不像今天這樣發達和活躍,所以大多數跨國企業會把中國當成是有潛力的市場,他們會認為,不是不可以把成熟的研究機制和創新流程移植到中國來,只是時機未到。但微軟的嘗試后來被證明是成功的、深具遠見的。
我很幸運能參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乃至整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建設。因為那時我的理想就是能回中國工作,能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對公司、對中國、對新一代人才有幫助的事。這個理想用八個字概括也就是“中國智造、慧及全球”。
今天,我的使命、我的目標已經達成。
首先,從基礎研究、技術孵化到產品開發和產業合作,在華建立了微軟在美國以外規模最大、職能最完備的研發體系。
其次,來自中國的創新力量正在對微軟的未來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對包括Microsoft Azure、Windows Server、SQL Server、Office、Bing、Windows、Surface、Xbox、Kinect及Windows Phone在內的微軟全線產品都有著杰出的貢獻。
最后,過去的近16年里,微軟在北京中關村[0.00% 資金 研報]的研發團隊幾乎變成了中國IT產業的黃埔軍校。我們持續地吸納本地精英,同時引進海外高手,培養了一批批人才、團隊和領袖。看看當前活躍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那些領袖企業,百度、阿里巴巴(滾動資訊)、騰訊(126.1, -2.20, -1.72%, 實時行情)、小米、金山的研發團隊里,都有微軟前員工的身影。這也是微軟對中國的一份貢獻。
我一直都不是安于現狀的人,過去16年,一直在忙碌狀態,所以沒有卸下重擔的理由。但既然當初的使命已達成,我想也應該是我開始新的探索的時候了。
2、您是什么時候做出“離開”的決定的?
張亞勤:其實三年前就曾想過是不是該在研發集團格局已定的情況下離開,去做一些我個人感興趣的、不同的事。那時也和史蒂夫?鮑爾默聊過,但沒能走的原因是,還有一些工作等著我和同事們攜手完成。一直到今年,微軟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Xbox等產品和服務都已成功在中國著陸,微軟開放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微軟創投加速器在中國成功推進,2014年還被評為中國最佳孵化器之一,并已為中國IT產業孵化了88家優秀的公司,我這才向總部遞交了辭呈。
我們擁有一支非常優秀且充滿活力的團隊,其中很多人都是參與了微軟研發在華創立和發展的重要階段,為推動技術研發、本地創新、產業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對這樣的團隊,以及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未來都充滿信心。
3、離開之際,您怎么看待微軟這家公司?
張亞勤:微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在推動世界信息技術發展、提升生產力水平、為億萬用戶創新數字生活體驗等眾多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微軟擁有領先的技術、人才和產品,會在移動為先、云為先的世界,為全球每個人、每個企業賦予更強的動力。我相信,在CEO Satya Nadella的領導下,微軟必將會進入又一個輝煌的發展階段。
對微軟公司,我懷有深深的感激。
第一, 對我來說,微軟就像是母校。對微軟的情感和對中科大少年班的情感很相似,我希望母校越來越好。
第二, 我對微軟的感激之情既來自過往近16年來公司給予我的尊重和空間,也來自公司對中國的誠意和貢獻。
第三, 我相信,基業長青的機構和企業不會因創始人或領導人的變化而偏離道路,只會堅定地一直走下去。
4、在您卸任后,公司對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一職的繼任者有何安排?
張亞勤:據我了解,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內部的溝通和討論,并已有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的繼任者人選,但選擇誰來接力、采用何種管理制度及何時對外公布,要尊重公司高層的決定。
5、最后,能透露一下您離開微軟后的去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