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里也有三國演義?沒錯,一樣也有魏、蜀、吳,一樣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甚至一樣能看到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等經典橋段。
云計算的角色劃分
細讀三國就不難發現,這部奇書真正是前知五百年,后曉五百載。其實,《三國演義》正暗喻了當前云計算市場中,三股相互競合的主導力量。IT方案商與IT廠商(設備提供商)原本緊密合作的關系變得微妙了不少,而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公有云服務商的崛起,更是財大氣粗地攪亂了市場。但可以肯定是,在云計算時代誰也不想千里走單騎。
先進行一下角色劃分,在云計算三國演義中,第一個角色是以谷歌、AWS、阿里云、百度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有云服務商,其可視為曹魏集團。有野心、有雄才,亦正亦邪,一代梟雄。公有云服務商占天時之利,他們一手締造了云計算的概念,在云計算概念最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時,公有云服務商掌握著核心技術,擁有最多的話語權。
第二個出場的角色是以太極、東軟、華勝天成等為代表的頂級IT方案商,其可比作蜀漢,力量相對薄弱,早期寄人籬下,后期打下一片江山,但偏安一隅。在新競合格局中,IT方案商占人和優勢,多年來跟用戶摸爬滾打在一起,了解用戶應用。更重要的是,他們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信任是什么?是用戶愿意將自己的核心數據托付給你維護,這種信任沒個十年八年建立不起來,也不會因為你(公有云服務商)技術領先,用戶就會輕易倒戈。
云三國中,第三路諸侯是以IBM、微軟、華為等為代表的云計算設備提供商,其可稱為東吳,個人認為,其思想相對傳統(bao shou),但三世居于江東,也把六郡八十一州經營得國富民強。在競爭格局中占地利優勢,傳統IT廠商與方案商之間,與用戶之間,長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在各地投資建設的制造中心、研發中心,也為他們拿項目加分不少。
曹劉合作的時間窗
再來看一下,云三國各路諸侯的分分合合。為什么將此三類商家進行對比?在云計算體系中,方案商、設備提供商、公有云服務商都是被用戶認可的“總包商”,但具體誰來擔當此角色,現在相當微妙。
有一則新聞很值得玩味,阿里云與中石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也就是說,阿里云已經成為中石化的總包商,這本來應該是頂級方案商或IBM們的生意。在傳統IT體系中,頂級方案商一直承擔著總包商的角色,憑借對行業用戶的理解,他們有充足的籌碼與設備提供商合作共贏(tao jia huan jia),一起為用戶提供服務。但云計算項目中,懂企業應用的方案商只懂虛擬化,而懂IaaS和PaaS的公有云服務商對企業應用知之甚少。
敢說精通云計算,試圖擔當總包商的企業,最少要熟悉掌握IaaS、PaaS、SaaS層的各項技術。SaaS層是傳統方案商十幾年盡心竭力積累下來的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在IaaS層,方案商的技術積累還可以,IaaS層可細分為虛擬化層和云層。應該說,國內頂級方案商都已能熟悉掌握和應用虛擬化技術。在虛擬化層之上是將虛擬化資源池化的云層,部分方案商也有能力完成OpenStack交付和Credentials交付。
而PaaS層是方案商不折不扣的軟肋,PaaS分為自動化層和業務層,大部分方案商還不能理解Auto Scaling能完成哪些工作,以及業務如何與Auto Scaling進行結合。這其中涉及大量二次開發的工作,例如,調動OpenStack的API和Credentials的API,進行自動化編排。
可以這么說,IaaS層是力氣活,而PaaS層是技術活。在我看來,IT方案商在云計算核心技術上,最少與阿里等公有云服務商差兩級半的水平,也就是說,阿里都已經考上了大學,方案商才小學畢業(注:這句話說的有點過分了,但考慮再三,有必要這么寫)。
因此,頂級方案商開始積極與公有云服務尋求合作,他們唯一焦慮的問題是,誰是“旺鋪”?誰將是未來最有前途,最后競爭力的公有云。也許你會想,為什么要選擇,“撒網式”合作是不是安全系數更高,但其實方案商并不這么想,每一次選擇背后都要投入大量企業資源,因此,這種選擇不能有錯,就像當初他們選擇是跟IBM,還是惠普合作,是跟華為,還是思科合作一樣。
當然,不要認為,互聯網公有云服務商掌握了技術,就能掌握市場,其實不然。比亞迪年輕的掌門人王傳福曾經說過:“一切技術都是紙老虎”。他們確實不懂市場,不懂用戶,有些互聯網公有云服務商的想法實在可笑,他們甚至對政府客戶說,您們為什么要自己建數據中心,都遷移到我們云上就好了。這種想法實在不切實際,起碼現在不行。你是新面孔,政府、大行業、大企業用戶不可能這么輕易地將身家財產托付給你運營。
因此,在目前的環境下,公有云服務商與方案商的合作模式是,我來提供IaaS、PaaS平臺,你來提供SaaS服務。這種合作,可以被看做是早期劉備委身于曹操,雖然也曾煮酒論英雄,但更是各有心事。
當然,他們在相互提防。互聯網企業大都是些很狼的公司,他們從來不遵守IT游戲規則。以阿里的技術能力,幾年之內就能掌握用戶需求,復制方案商擅長的行業應用軟件,是分分鐘的事。但方案商也不是素食動物,就像劉備也從來沒有真心投靠過曹操。他們更像是草船借箭,在學習互聯網廠商的云技術。因此,我估計雙方的“合作窗”不超過三年,三年之內雙方即合作,有相互偷藝。但三年之后,是不是會出現孫劉聯合,火燒赤壁也未可知。
那簡直是一定的。
孫曹合作也是權宜之計
再來看一下,“孫”、“曹”之間的關系,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曾提出江東孫策,不想曹操根本看不上。只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曹爾。”后來曹操雖然夸過孫權一兩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但這句話的意思充其量是:“這小子還算爭氣。”
回到云三國的話題,看看江東集團的家底,也還不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皆有雄才大略。IBM、微軟、惠普、華為在私有云和混合云上也可稱為業內的領導者。細數他們的云計算產品列表,IaaS、PaaS、SaaS層的產品加在一起,少說也有幾十款,了解和精通這些產品,沒有三五年恐怕不行,這還不談云計算的運維服務能力。
早期,IT廠商一直視互聯網公有云服務商為大客戶,希望將更多的網絡、服務器、存儲產品銷售給他們。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是這樣,互聯網企業包攬了1/3的服務器采購。但怎奈隨之互聯網公司力量的逐漸壯大,采購價格被不斷壓降,而且互聯網廠商也根本看不上傳統IT廠商的云產品和技術。谷歌開始從ODM白牌制造商手里越來越多的設備,而AWS多年來更是沒有給傳統IT廠商一毛錢的生意。
當然,傳統IT廠商也開始關注公有云市場,而且“曹”、“劉”之間的合作,讓已經開始讓東吳集團坐臥不安。微軟、IBM、華為等傳統IT企業開始在公有云市場進行大手筆投資,但比起財大氣粗的互聯網企業,市場聲勢還是稍遜了一些。但東吳集團有一個優勢,他們雖然也奪過荊州,但大致來看,不會進入方案商的既有優勢市場,不會涉及直接面向用戶的應用軟件開發,這一點讓蜀漢集團很安心,不像與曹魏集團合作一樣,經常有與虎謀皮的感覺。因此,從長期看,“孫”、“曹”之間更多是競爭關系,而競爭的關鍵砝碼是,誰能聯合蜀漢集團,為方案商提供更簡潔、更沒有后顧之后的支持。
由此看來,一部云三國演義正在上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目前的形式是,劉、曹在公有云的合作更緊密一些,孫劉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走得更近些,但三路諸侯還都留有問鼎天下的雄心。是否會三分歸一統,還有待時日考驗,估計誰也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