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5日,路透社稱,因微軟公司跨境逃稅,中國已向微軟補征了1.4億美元的稅款。北京時間11月23日,新華社以“避稅與反避稅:稅務部門和跨國公司間的貓鼠博弈——從中國反避稅第一大案說起”為題,披露了相關細節。
這起被稱作“中國反避稅第一大案”,不僅讓跨國巨無霸公司微軟公司徹底“服軟”了,也讓我國國庫多收了“三五斗”。這家美國公司的中國子公司補稅及利息共計8.4億元,按照企業目前銷售規模測算,其未來每年將為中國增加稅收1億多元。
一直以來,在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一些跨國公司違規避稅手段可謂花樣百出,不斷出新,使出各種招數進行避稅。而由于國內反避稅稅收收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征管不到位,讓我國成為跨國公司的“避稅天堂”。一項數據顯示目,2008年美國通過反避稅調查查補的稅款高達1000億美元,我國僅有7億美元。
好在我國在反避稅領域,知恥而后勇。中國于2008年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前瞻性地建立起了比較先進的反避稅法律框架;今年7月,經合組織通過了國際稅務信息自動交換的完整版國際標準,預計2017年生效。8月,中國正式成為《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第56個簽約方,至此G20成員國全部簽署公約。剛剛閉幕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審議通過“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項目2014年成果——應對數字經濟挑戰、防止稅收協定濫用、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和防止有害稅收競爭等七項。通過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制定,使反避稅對稅收的直接貢獻從2005年的4.6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13年的469億元人民幣,中國正在和全世界一道努力編織打擊國際逃避稅的“天羅地網”。此次微軟公司應聲落網,就是一個鮮活的成功案例。
盡管我國在治理避稅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其一,國內在反避稅法規處罰力度上,相對疲軟。譬如,美國稅法規定,企業避稅(所得稅)凈額達500萬美元以上的,除如數追繳外,還將處以20%—40%的罰款。其二,反避稅人才嚴重匱乏。就各國稅務局總部看過,目前專門負責反避稅磋商的,美國有120人、日本有41人、韓國有25人,而我國稅務總局只有6人。而且,這6人不僅負責對外磋商,還要負責全國轉讓定價案件的管理、法規的擬定等等。在美國11萬聯邦稅務人員中,數百人專門從事反避稅工作。同時,美國還擁有一支精干的稅務警察隊伍,把避稅當成偷稅一樣來嚴厲打擊。
因此,中國要做好跨國企業避稅工作,需要補齊兩個“短板”。首先,制定稅收法律法規,譬如,《中國海外反避稅法》、《外國賬戶稅收遵從法》等,制度嚴厲的處罰制度,修補避稅法律上的“漏洞”,從而杜絕稅收上的“管涌”;其次是,借鑒國外先進做法,不妨像美國一樣,大力培養反避稅人才,包括高等院校,設立反避稅專業;成立一支專門的反避稅稅務警察隊伍,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