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BABA的價格較其上市當日的峰值已經跌去了近15%,但這并不妨礙阿里拋出新的“偉大計劃”。
13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浙江省商務廳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浙江縣域電子商務峰會”召開,阿里勾勒出一幅農業電商的宏圖。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年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
官方語境下當然是為了阿里的“生態系統”,以及廣大農村里的那些“small guys”。但眾所周知農村是電商市場的一塊肥肉,據2014年上半年商務部發布的數據,我國農產品的總交易額在4萬億元左右,食品工業產值約為10萬億元,實體農副產品價值總額為2.45萬億元,但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的農產品僅為1%。阿里早已啟動了在農村的刷墻運動,老對頭京東也針鋒相對的在屯頭村邊和它展開了營銷戰。目的不言自明,都是想在農村這片廣袤的電商飛地里盡早的確立競爭優勢。
只是阿里這一把玩得有點大。“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倘此計劃順利實施,則意味著阿里將通過在農村建立線下服務實體的方式,讓中國地圖上超過三分之一的縣及六分之一的農村地區都覆蓋上一張“阿里電商網”。
另外,還記得“菜鳥網絡”么?那張號稱總投資將達3000億元,5至8年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能支撐日均300億元、年度約10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干網絡”。那張“十年以后,全國任何地方只要網上購物,24小時送貨到用戶”的網絡。如果我們再疊加上“菜鳥網絡”的雄心,便更能體味到阿里此番“千縣萬村”計劃的重要性。
有阿里作為帶頭大哥,A股市場亦將目光聚焦向所謂“涉農電商”概念股。農產品、輝隆股份、永輝超市等涉足過農產品生鮮配送、銷售的上市公司瞬時被各路名嘴黃袍加身,似是要立刻登上漲幅榜前排。可遺憾的是,從14日的情形看來,“涉農電商”概念表現平淡無奇,根本沒能得到大資金的任何關照。同樣是做農村的文章,相較早前淘寶小范圍內推出所謂“聚土地”所造成的A股市場“土地流轉”概念股短期大幅飆升的盛景而言,此番阿里的大計劃卻未見速效。是阿里不靈了么?
或許不能如此簡單的做類比。
“聚土地”所以會被A股市場當作爆炒“土地流轉”概念的導火索,首先是這一創新產品恰好迎合了土地改革的大趨勢。土地流轉至合作社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能,并保障土地的保值增值;農村合作社收取土地統籌管理,雇傭農民集中生產,這符合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發展趨勢。但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一產品和阿里的電商以及金融平臺,市場看到了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大故事。原本鐵板一塊的低附加值農地,在“聚土地”模式下不但可以提高附加值,或許還能夠打包到互聯網金融產品當中去尋找新的利潤點。
不過,對于眼下A股市場里所謂“涉農電商”企業而言,阿里介入首先帶來的卻是直接競爭。目前農產品企業試水的所謂電商尚處初級階段,做的基本上是“農改超”、農批市場連鎖等生意,在農村物流方面也并無顯著優勢。阿里“千縣萬村”搞起來之后,原本和這幫A股市場里的半吊子“涉農電商”做買賣的農民朋友,完全可以撇開他們單干,反正有阿里的平臺和菜鳥的網絡罩著。如此一來,半吊子們自然是不被看好的。
當然,也不必一棍子打死。個人以為,與其在進村的首富面前負隅頑抗,不如整合優勢資源傍上他的大腿。農產品電商的確擁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若能在某些區域和某類產品上做大做強,完全可以將自身業務打包裝進阿里的菜籃子當中去。其中最為值得市場憧憬的,是結合阿里平臺的大數據優勢和金融體系謀一謀農產品期貨的創新——傳統農產品市場最為期待的還是電商所帶來的信息革命,讓那些靠囤積居奇炮制“蒜你狠”、“姜你軍”的不良中間商們退出市場,從而形成更為公平陽光和有利于消費者的市場生態。
站在這個角度上看,阿里進村是值得鼓勵的。而只有那些不再依賴城鄉市場信息不對稱來牟利的“涉農電商”概念股們,才能在阿里的“清鄉運動”之后活得更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