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有云越來越火熱,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考慮或者正在實施公有云的部署,此IT選擇將會是未來所有企業都需要考慮的。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對于數據中心建設無論對于云服務商還是企業來說,這都是IT建設的核心內容。從開始認識軟件定義的發展趨勢,到如今定義云計算和軟件定義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將會是在未來所需要認知的。近日,筆者有幸采訪到中國公有云服務的新星——青云QingCloud(以下簡稱青云)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黃允松先生,下面讓我們來慢慢了解這個初創公司與軟件定義之間的淵源。
青云—云之基石 自由計算
青云公司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家公司是與云計算息息相關的,通過云計算來做到按需計算也正是青云想做的,從而就會使IT資源可以做到按需去調度去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用戶感受到運營系統的自由,并且在這個時代中青云走向云計算的時機很合適,行業前人Amazon AWS已鋪好路,大環境已經為所有后來者搭建好了,就等著各位攜手共同去運營。
作為IaaS創新企業的代表之一,青云是全球唯一一家實現資源秒級響應并按秒計費的基礎云服務商,青云一直以來強調云服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性能全面,同時做到無限接近實時交付并具備真正的彈性。憑借IaaS領域全球頂尖的技術和對同類產品的技術超越,青云自2013年7月正式開通以來,已經為逾萬家企業用戶提供服務。
同時,青云作為底層的技術公司,在行業中立足的根本就是在自身技術層面上做到完善,在技術方面達到一定程度的領先,例如網絡方面、存儲方面、調度方面、響應時間、以及資源敏捷性等等。在這些方面青云目前還有待提升,只要有了目標,在未來一項一項去完善將不會成為阻礙發展的障礙。
青云聯合創始人兼CEO黃允松
黃允松介紹到,“從整個市場的反映上來看,主要還是在技術層面上用戶對青云的認可,這是第一步獲得認可的方面。下面就需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挖掘青云的潛力,未來青云想做的是將用戶對我們的認可放大,簡單來講這就會涉足很多非技術領域的東西,比如說市場的開拓和商業的服務,還有行業解決方案,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我們迅速補齊的。”在公有云這個市場中所面臨的對手都異常強大,競爭異常慘烈,立足的根本就是技術,其次就需要在立足之后補齊非技術領域的能力。
青云的優勢
去年,青云推出了商用服務,其在一開始就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以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為基礎來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畢竟在云的內部,網絡就像人體的神經,它才是最關鍵的基礎架構,也是確保云資源可以被靈活而高效調度的保證。青云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在技術層面上擁有很明顯的青云“烙印”,在面對大數量級的數據時,青云可以通過內部SDN網絡的有效調度去協調數據,從而使數據能夠按部就班的被處理。同時在資源響應時間上,青云目前所能做到的,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反應,面對這類操作時,青云這是將其技術層面上面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青云也不是一家閉門造車的公司,否則所生產出的產品也不可能迅速被市場所接受。青云從終端客戶的體驗中得到了想要的回饋,用戶可以深刻的體驗到青云在技術層面的三大亮點,資源響應時間短、網絡反應速度快以及高性能的I/O能力。以及青云最大的亮點,即純點對點P2P的機器人調度系統,從而可以做到機器學習和相應的大數據處理,面對龐大的數據時,例如在監控系統中,必須將每個數據都可以清楚的記錄下來,處理量之大可想而知,面對這種情況,在物理硬件設備上面的補充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必須需要在后方的平臺有有足夠的支持才可以,青云可以很好的做到這一點。通過其穩定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機器學習的本領,在類似監控的機制下,能夠很好得完成工作。
如此同時,在工作環境中日復一日得面對大規模的數據,將會給云服務商帶來很大的壓力,面對如此的難題,青云將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黃允松表示道,“做云計算的都知道,隨著時間的增長,就會面對真正的問題了,IDC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地方選擇好不好,你建在哪里,冷卻怎么做,做得好不好,供電成本有多高,是不是多路不同來源的電,包括災難的電源保護,比如說柴油,發電機,UPS,最重要的環節,你的骨干網怎么樣,實際這些東西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從中可以看出云計算是一個十分依賴IDC的一項業務,這也正是青云為何會堅定不移地要推進自建網絡的核心原因。而從青云對于SDN的熱衷,也可以感覺到其對于軟件定義的態度。從很大程度上說,這是青云優勢的一大根基。
致力于軟件定義的貫徹與執行
其實軟件定義在數據中心里早已有所體現,尤其在服務器層面,虛擬化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同與應用,在公有云里自不必說。所以黃允松更多強調的是網絡與存儲層面的軟件定義,相對于服務器,它們的成熟度顯然明顯不足,而這也恰好為青云提供了凸顯優勢的機會。
網絡對于數據中心來說,可謂稱得上是命脈。如不通過軟件定義的手段去管理網絡,將會面臨成本高和部署復雜的問題。首先在硬件成本上就會越來越高,由于普遍存在的重復率這個問題,所以單單硬件這一部分就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其次在部署的過程中出現的復雜性問題是由于硬件的多樣性,在硬件選擇方面無法在市場中只選擇一個型號的產品,想做到無縫的銜接,就需要有一個兼容的平臺,并且在硬件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否快速的修復和恢復是用戶所關心的。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存儲系統中,傳統的集中式存儲對于公有云服務并不現實,而基于服務器擴展設計的存儲系統則日漸成為主流,它們也由此成為了軟件定義存儲實施的平臺。
黃允松表示,“我感覺軟件定義是用軟件把硬件上的功能提取出來了,把它的邏輯資源抽象出來,其實硬件本身不管是服務器,存儲,還是網絡,你被軟件定義之后,其實你更多的職責是對于數據的執行,這個可能是對數據的計算,可能是對數據的存取,也可能是對數據的一種傳播,硬件層面上的管理和硬件本身的邏輯功能,已經被軟件定義化了”。從中可以看出軟件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硬件在后方的穩定支持才是實現這一切的硬道理。軟件和硬件完美的耦合,才是青云最想做的。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選擇與上述需求相適合的硬件平臺呢?青云目前所致力于的IaaS基礎設施層,在客戶面對云端所提供的服務時,不能忽視的就是硬件平臺的穩定性,以及軟件定義的能力與性能表現。
在這方面,英特爾在基礎設施層面上為青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目前,青云的所有服務器全部是基于英特爾至強處理器。黃允松表示,“選擇英特爾至強,一方面是因為性能確實出色,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其對于軟件定義有持續的支持”。他介紹到,“并非沒有考慮過選擇AMD的平臺,但相較于英特爾至強,AMD皓龍處理器在虛擬化支持方面已經進入停滯的狀態,這顯然不能滿足青云持續研發的需求,畢竟軟件定義的實現需要硬件不斷的為其優化與支持,這方面除了英特爾至強平臺沒有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除了服務器本身,在其他領域,英特爾提供的支持也越來越多,比如青云非常看重的SDN領域,英特爾推出的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開發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青云實現網絡性能的突破,黃允松強調,青云已經將Linux內部的網絡堆棧全面替換成自己開發的堆棧,處理性能將提升幾十倍,可大幅度的提升其數據的吞吐能力,而所借助的正是英特爾的DPDK。在筆者看來,這一點也正好體現了英特爾所倡導的SDI(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的初衷——讓基礎設施從芯片、平臺與系統級別上就為軟件定義做好準備。
在未來,青云還將開發自己的專用硬件,甚至包括專用的芯片,“這是必然的選擇”, 黃允松表示,“我們最了解我們自己的應用與需求,而軟件定義其實就是一種滿足自身需求的定制化手段,但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定制化的硬件是必不可少的,它將能與軟件定義平臺形成最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想像,在這一進程中,英特爾SDI將在青云未來的軟件定義綜合發展(軟件+硬件)戰略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軟件定義的價值: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靈活的業務
在談到軟件定義這個概念時,黃允松重點強調環境,這也正是青云對于軟件定義這個概念的深層次的理解。所謂的環境并不單單只是服務器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定還會包括網絡、存儲、計算、安全策略等等方面。的確,軟件定義的環境才最終成就了青云整體的云服務平臺,也讓其在競爭中凸顯自己的優勢。
“軟件定義讓我們在靈活性與成本控制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在談到軟件定義對青云自身的價值時,黃允松強調了這兩點,“資源的高度軟件定義,讓我們可以在一個邏輯平臺上進行快速而靈活的調度,秒級的資源置備就是這樣實現的,這極大的增強了用戶的體驗。此外,軟件定義讓我們可以最大化利用所擁有的IT資源,確保了投資收益的最大化,而這對于公有云服務商至關重要,也是敢于不斷降價的底氣。”
而作為未來企業IT資源的一部分,公有云的自身的特性也將會“傳染”給其用戶,這也可以看作是軟件定義間接的帶給用戶的一個收益。黃允松介紹到,國內一個很大的視頻網站就是青云的用戶,青云的軟件定義的優勢讓他們可以非常靈活的定制自己的資源請求。由于視頻網站的工作負載有明顯的時間段屬性,而為了讓所租用的資源盡可能精確——即能滿足業務需求又不會浪費,借助青云基于軟件定義平臺的自動化資源管理工具,可以按時段定制資源的請求,并且由于青云的資源交付十分迅速,也讓其業務即使是在罕見的高峰時,也可以即時的平滑擴展。這種因自身的靈活性而帶給用戶的價值,在業務彈性、時間成本、IT采購成本等層面就有了明顯的體現。
黃允松表示,用戶的需求其實是無止境的,即使青云已經實現了秒級的資源交付,但在某些用戶眼中仍然嫌慢,這就像PC從待機狀態恢復到工作狀態時的速度,也是很多人所看重的指標一樣。但從另一點來說,不能提供秒級服務的,那就更不是青云的對手了。這其實就是競爭的優勢,而其背后就是青云在軟件定義方面的開發實力。
展望未來,黃允松表示,“青云面的資源的各種無止境的模擬,因為設備這種概念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不可能青云就停步于現在的這個模式,毫無疑問,青云還會有變化,目前已經將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模擬了個遍,但是我不認為這是終點,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下一步青云要做的就是徹底的計算資源池化,目前只能在服務器級別實現池化,而不在數據中心層面將所有的CPU、內存資源進行整合,但在未來這肯定是趨勢。“如果你把數據中心想成一臺PC就能明白我們的目標了,” 黃允松表示,“標準PC里只有一顆CPU加其所使用的內存,統一的內部總線以及一塊硬盤,顯然現在的數據還沒有這么單純”。的確,軟件定義將會讓資源的呈現更為單純,讓用戶在資源層面上徹底看不到物理的隔閡,我想這也是軟件定義在IaaS層面的愿景之一吧。
而再往后,青云也必將涉足IaaS以上的領域,這對于云服務商是必經之路。黃允松強調,“未來的IaaS服務基本是不賺錢的,因為它是必備項目,也不能很好的體現出競爭的優勢,真正可以賺到錢的其實是IaaS上面的開發與應用服務。”但如何讓運行其上的開發平臺與應用有著更好的表現,與軟件定義的基礎設施有更好的集成與互動絕對是必需的。黃允松就此最終總結到,“軟件定義實現資源的整合其實只是一個開始,對于上層應用的資源交付將更具實質性的意義,而軟件定義則為此打開無限的創新空間,這也正是青云的長項。因此軟件定義將讓青云長期具備別人無法迅速模仿的競爭優勢!”